返回

第六十四章 秘籍阅后即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六十四章 秘籍阅后即焚 (第3/3页)

可避免行文如流水账般晦涩。

    《第三式·虚词填充诀》:

    笔底虚声韵自匀,之而于乎巧勾连。

    转承顺接添清韵,起合收舒续雅篇。

    一字牵丝通句脉,半词承意贯章弦。

    莫言虚字无轻重,运巧方能韵久绵。

    这说的是活用‘之乎者也’等虚字来凑押韵……

    他又翻到《宗经》和《明诗》两章,果然各找到一张‘秘籍’,皆有三式秘诀,诸如《第四式·雅词替代诀》,《第五式·对仗加强法》……加上第一张上的三式,正好凑起一套‘独孤九剑’!

    苏录手捧三页秘籍,万分激动之余,也明白了山长为何要遮遮掩掩。

    因为他跟自己一样,是出题人最痛恨的做题家……

    出题人自然是希望所有应试者都老老实实,顺着考察的思路来答题,这样才能达到‘以考选才’的作用。

    但是精通出题规律和应试技巧的做题家,却消解了这一功能,却也对不懂技巧的考生造成双重打击。

    一是双方天赋与努力相当时,精通技巧者往往能取得更高的成绩,淘汰不通技巧者。

    二是为应对做题家的技巧破解,出题者被迫增加题目复杂度、设置偏怪考点,导致考试愈发偏离初衷,还会让不通技巧者更难出头。

    当然苏录从来不认为自己是规则的破坏者,反而自认为是公平的维护者——通过传授更多人技巧,让所有应试者都成为做题家,便可重新获得公平!

    ~~

    乌蒙山的夜暖洋洋,圆月挂在梢头,晚风送来兰花香。

    朱琉和钱怀仁坐在山长小院的天井里,优哉游哉喝着茶。

    “山长为何如此看重那小子?”钱怀仁轻声问道。他还不知道朱琉偷送秘籍呢,就已经明显感觉到了山长对苏录的重视。

    朱琉惬意靠坐在竹椅上,用三根指头夹着薄薄的青瓷盏,淡淡道:“如《滕王阁序》之于王子安,一篇文章足矣。”

    “噗……”钱怀仁险些喷了茶水,忙掏出帕子擦拭嘴角道:“一篇零分作文,也配跟《滕王阁序》并论?”

    “你境界还不够,所以看不透。”朱琉却没再开玩笑,而是神情复杂道:

    “我十九岁高中全省第五,之后却四次会试折戟。十二年间痛定思痛,遍访名师,也曾游庠南监,也曾拜会过钱王两大家,虽然文章还是没长进,但什么样的人会成为八股大家,我却一清二楚了。”

    “山长是说那小子将来,一定会成为八股大家?”钱怀仁眉头一挑。

    “谁敢说一定?但是非常有可能。”朱琉呷一口香茗,搁下茶盏道:“我从他身上看到迥然于他人的高度。看他写文章,好像是站在高高的屋檐上,朝檐下倒一瓶水那样。”

    “高屋建瓴吗?”钱怀仁轻声道。

    “没错。”朱琉颔首道:“跟看王勃写《滕王阁序》给我的感觉,是一样的。”

    “尤其是前四句——”他接着轻声吟诵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民性有常,导之则正;知理难强,顺之乃安!”又念了苏录的那四句破题,赞叹一声道:“你看这感觉多像啊,不同的只是王勃站在滕王阁上眺望壮美山河,苏录却是站在《论语》上回望千古圣贤。”

    “……”钱副山长点点头,还是觉得山长有点吹过头了。哪怕是他这样乖巧的人,都不好意思附和了。

    “他作文所站的高度,对文章的把控,都已经有大家风范了。他这才学了两个月,那么等到两年后呢?”朱琉忍不住畅想起来。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