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wbshuku.com
第338章 姓刘,但不合法 (第1/3页)
关于新的朝廷内里需要怎样一个框架,肯定是要结合后汉那套熟悉的制度外加结合南方的实际情况来完成。
刘邈、张昭、鲁肃,后续还叫来顾雍、张紘、王朗、诸葛亮、司马懿等一同前来,完成整个框架的构建。
随着一个月的商讨,最终勉强出现了新的雏形。
首先三公九卿制度。
其实随着汉武帝时改革中央官制,将中央官员分为外朝官、内朝官以来,三公九卿的权柄正在逐渐变小。
等到光武中兴以来,更是大幅加强尚书台的权力,使得尚书台“出纳王命,敷奏万机,盖政令之所由宣,选举之所由定,罪赏之所由正,斯乃文昌天府,众务渊薮,内外所折衷,远近所禀仰”。
所以,“三公九卿”制度,到了如今,基本只剩一张皮还在那里挂着。早已从行政机构变成了空有虚名的荣誉机构。
既然已经变成了一张皮,那显然没有为其填补血肉的理由,中枢最大的改制,依旧是对尚书省的改造。
对尚书省,以张昭、顾雍为首的,之前便是掌控国家政务的重臣都认为有必要将其拆分。
【政令之所由宣,选举之所由定,罪赏之所由正】
这样的权柄,简直太过恐怖。
即便是昔日的丞相府,其权柄也远远比不上尚书台。若是真的将这样的尚书台传至后世,那无疑是在给国家内部埋了一颗毒药!
“可设立中书台,设一令,一监,掌出令与勘议。”
中书台的设定,即剥夺尚书台的公布政令的权力。
“再设立侍中台,设置侍中,负责署颁制敕、裁决庶政。”
侍中台的设定,即剥夺尚书台赏罚的权力。
另外两台的设立,就好像是砍掉了尚书台的左右手,虽然从眼下看来尚书台的职能依旧格外臃肿,但是却确保了尚书台这个恐怖的行政机构不会对天子权柄造成什么真的威胁。
“此外,还需设置御史台,负责监察百官。”
中书、尚书、门下分割了秦汉时丞相的权柄,相应的,负责统领兵马的太尉以及负责监察的御史大夫同样需要代替其运转的权力机构。
按照传承,确实应该设置御史台负责监察内外。
但对于刘邈政权而言,变化最大的其实不在中枢,而在于军队和地方。
府兵制与均田三长制。
这两个草台班子已经支撑在那里太久,虽然其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已经开始运转,但是要将其梳理清楚,彻底理清,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尤其这里面还事关功勋武将的切身利益,就更加需要小心处置,不能脑袋一拍就是什么。
为此,刘邈还专门找来周瑜等军中元老,询问其建议。
周瑜也知道这是个得罪人的活,所以有些含糊其辞。
“放心说就是!反正到时候有怨气也是冲着我来的!难不成还能冲着你去不成?”
在刘邈的“主动背锅”下,周瑜也道出了如今行伍中许多问题。
比如如今最明显的封爵食邑问题。
以往武将立功,便是直接封侯!封列侯!封万户侯!
但这些的基础,是国家手中掌握着数量庞大的农田。
可随着均田制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b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