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ITER会议上的发难 (第3/3页)
他略作停顿,展开一份数据概览投影:
“众所周知,大型科学装置运行维护成本高昂,EAST也不例外。”
“在对国内数个大型科研平台进行综合审计与成本效益评估后,相关部门认为,对于现阶段目标为验证特定偏滤器物理模型和壁材料行为的核心堆冻结试验而言,所需的持续高功率投入在资金使用效率方面存在进一步提升空间。”
“因此,为了确保有限的国家科研经费能够投入到最具战略价值和即时产出的领域,我们决定暂时冻结该轮次核心试验,转而对EAST进行技术性维护升级与更低成本的辅助性参数优化实验,并重新评估其未来在高参数物理探索方面的长期路径。”
“这是纯粹基于国内科研资源配置优化的内部决策。”
这个理由听起来合乎常理。
科研项目因预算吃紧而暂停非核心实验,在国际科学界并非罕见。
会议室里响起低低的议论声。
日本代表微微点头,似乎表示理解大型装置烧钱的痛苦。
韩国和欧盟代表也露出了深思的表情。
然而,一声带着明显质疑的轻笑打破了这个表面接受的氛围。
那是美国能源部负责聚变能发展的副助理部长,艾伦·帕克,一个身材瘦削、眼神锐利的家伙。
“尊敬的张局长,陈协调员”
帕克身体前倾,指尖轻敲桌面:
“我充分理解贵国进行科研资源优化的必要性,但是,请恕我直言,这个解释……似乎遗漏了一些关键背景信息。”
他按动遥控器,显示屏切换,不再是枯燥的经费报告,而是几幅经过处理的商业卫星图像,焦点都指向华国的东海。
其中一幅清晰显示了舟山群岛附近一个特定岛屿——黄泽岛——上的大规模土木工程活动:巨大的混凝土基座、密集的施工机械轮廓、频繁来往的运输船只航迹。
“与此同时”
帕克的声音拔高了几分:
“我们注意到,在华国东部沿海,确切地说是舟山群岛的一个小岛上,正在展开一项建设规模和安保等级都超乎寻常的工程。”
“据可靠情报来源和公开商业信息综合判断,该工程涉及大量特殊材料采购、前所未见的电力负荷设计,以及远超任何已知科学观测平台所需的深水港口基础设施。”
他切换下一幅图,显示的是一份经过模糊化处理的报告摘要标题:
“一月初监测到的高能激光辐射异常特征分析报告”。
虽然没有直接提到华国在做什么,但那刺眼的“高能激光”、“异常能量辐射”、“指向聚变相关装置”的关键词,足够让在座的聚变专家们嗅到不寻常的气息。
帕克直视着华国代表:
“张局长,ITER的核心精神是‘合作’与‘知识共享’,我们汇聚全球最顶尖的力量和资源,目标就是共同攻克聚变能的终极难题。”
“然而,贵国一方面以‘预算优化’为由暂停了面向ITER路线的重要磁约束装置EAST的核心实验,另一方面,却在未知会组织、未阐明用途的情况下,在隔绝之地进行着一项技术指向高度敏感、甚至可能与聚变能突破直接相关的超大型工程建设?”
俄罗斯代表团团长,一位前核物理专家、现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的高级官员奥列格·伊万诺夫,低沉的声音紧随其后,带着斯拉夫式特有的直率:
“是的,EAST项目经费不足?那为何在华国的东部海洋上,一个需要特种船舶、严密封锁的基地中,似乎正在建造一个耗资可能数倍于EAST维护费的庞然大物?”
“而且目标可能恰恰指向聚变能?这是否意味着贵国在聚变能的研发上已经开辟了新的道路,并且选择了独立前行?这……是否背离了ITER成立时的初心,以及对其他共同承担了巨大财政和技术压力的成员国的承诺?”
当“怀疑”的种子被种下,局面将瞬间点燃。
美国代表的卫星图像和情报信息指向性极强,俄罗斯代表的补充更是将问题上升到对ITER合作根基的质疑。
其他代表团成员的眼神也立刻从“理解”变成了“探究”和“警惕”。
日、欧代表的眼神变得格外锐利,紧紧盯住华国代表团,等待着更加实质性的回应。
空气仿佛凝固了,所有信息都被压缩成了在美方主导下的、对华国“隐瞒”与“单干”的指控核心。
会议室的气温似乎都降低了几度。
张涛和陈明此刻无疑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他们必须回应这个“合理理由”被捅破后的新局面,甚至连老美这种近乎明目张胆把监控拿到台面上,对他们进行指控的方法,也顾不上斥责了。
各国对彼此重点的战略设施进行监控是常态,但不公开承认是基本规则。
此次两方踩线表态,无非是因为黄泽岛工程触及到了他们能源霸权核心利益。
为此,甚至愿意承担短暂的外交摩擦风险,来换取可能得到的利益。
最核心的目的,必然是迫使他们在ITER框架下回应技术进展,顺带着离间他们与其他成员国的信任,为后续制裁或技术封锁造势。
战略收益高于“撕破脸”的代价。
所以,两人十分清楚美方在干什么,看似为了团结,好似关切的技术性询问。
实则就是Z治性的讹诈。
表面合规:借ITER规则质疑中方,回避直接承认监控。
实则用“客观证据”包装情报,将技术问题政治化,以短暂外交冲突换取长期博弈筹码。
这种操作是典型的大国特权——即便所有人心知肚明情报来源非法,但只要质疑逻辑在程序上成立,便能利用国际平台施压。
况且,他们也只能在名义上进行指责,拿不出什么直接的证据,说多了也会变成扯皮,然后成为一笔烂账。
虽然不仅他们清楚,所有在座的代表也都心知肚明情报来自监控,但美俄也可仅表述为“可观测到的工程痕迹”。
无论是他们名义上公开可见的基建,还是宁波港频繁运输精密设备的物流,甚至连他们的辐射监控都可以伪装成学术机构正常的观测数据。
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现在将情报证据包装成“多国可验证的公开信息”,强调黄泽岛工程“威胁全球聚变合作平衡”。
此举将单边监控转化为集体安全关切,弱化自身监视行为的敏感性。
起码在这张会议桌上,他们是别想拿这个反击了,此刻……他们才是众矢之的。
只不过,他们要是以为这就能逼他们就范,乖乖交出当前的技术……那也是想瞎了心。
真当他们是软柿子,有多在意这个破规定啊。
美方只以为他们在技术上有了突破,或者另辟蹊径寻到了新的方向,但绝对不会想到他们进展到了什么地步。
这不仅导致他们的判断出了差错,连带着后续的制裁措施也都是基于那些误判,所以……
还以为通过ITER组织向他们施压,就能逼他们就范呢。
哼~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