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再探后山,姜明归家 (第2/3页)
喜,又似在细细咂摸着什么。
敖玉上前一步,柔声问道:“阿婆,如今觉着,可有不同?”
柳秀莲缓缓睁开眼,眼底的清亮更深了些,带着几分不确定,慢慢道:
“说不上来……往日里一闭眼,心里头就跟盛了一碗水似的,风一吹就晃荡。如今再看,那水……像是活了。”
她顿了顿,像是在回味那份新鲜感:
“底下沉着个东西,看不真切,可只要一想,心口便安稳得很,再大的风也吹不动了。”
话音才落,一旁沉默许久的姜义开了口,声音里听不出喜怒,只像随口陈述一件事实:
“寻常水波,不过镜花水月,看着热闹,终究是要散的。如今这般,是潜龙在渊之象。”
他淡淡瞥了老妻一眼,“于你神魂,大有裨益。”
柳秀莲先是一怔,随即品出这话里的分量,眉眼间的笑意便再也藏不住,一点点漾开来。
她一把拉住敖玉的手,亲热地拍了拍,转头对姜义道:
“还愣着做甚?去后院逮只最肥的鸡来,我给锋儿和小白做顿好的。”
说完,便喜滋滋地转身往灶房去了。
姜义摇摇头,唇角却不自觉地弯了弯,提着刀,当真往后院走去。
院里两个小的,早被新得的玩意儿勾住了心神。
一个蹲在院角,拉着空弓,对着天上飘过的一片云瞄了又瞄,嘴里发出些含混不清的啸声;
一个捏着那串青蛟蜕珠,对着墙根一株不起眼的野草瞧个没完,嘴里低声念叨着什么,也不知在辨些什么药理。
热闹里,姜锋与敖玉相视一笑,眼底的意思,也只有对方能懂。
二人不作声,一前一后绕过屋子,往那片果林走去。
林间小径幽深,阳光从叶缝里筛落,在脚下洒下一地碎金。
果林深处,那座歪斜的树屋依旧栖在老槐的枝丫间,藤蔓覆上了一层新绿,比当年更像个用心布置过的景致。
这里,曾是他们故事的起点。
姜锋伸手拨开垂下的枝叶,与敖玉携手踏上那简陋的木梯。
屋里物事未变,只是这方寸之间,似乎也沾染了些许浓郁的水气灵机,一呼一吸,都与当年不同。
二人并肩立在窗前,看林间光影斑驳,一时都没开口。
当年的少年少女,如今已是名正言顺的夫妻。
山还是那座山,树还是那棵树,只是看山看树的人,心境早已隔了万水千山。
物是人非,说的或许便是这般滋味。
静立片刻,窗外光影浮动,把沉默也染得暖暖的。
还是姜锋先开了口,目光掠过窗外那片熟得不能再熟的林子,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说给身边人听:
“小时候,总觉着这后山果林平平无奇。如今再看,这林子里的灵气,当真是充沛得有些过分了。”
敖玉闻言,唇角微弯,清澈如水的眸子里泛出一丝促狭:
“你才觉出来?我可是一进村就闻到了。”
她这句话,倒让姜锋来了兴头。
心中一动,忽道:“小时候常往后山跑,十次有八次要迷路。如今也算长了些本事,倒想再去瞧瞧,看里头到底藏了什么名堂。”
姜家小辈,哪一个没去后山探过险?
只是多半跟姜锋一样,回来时只换得几道荆棘口子、一身泥巴,再挨一顿骂,倒也没真个捉出什么怪物来。
不料,敖玉听了这话,却是轻轻摇了摇头,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
“还是别去了。当年大哥来接我时,曾特意叮嘱过,旁处都好,唯独这座后山,不可随意踏足。”
姜锋闻言,微微一怔,眼里的好奇非但没灭,反而更盛了几分。
那后山,他虽没闯出过什么稀罕事,可也往里头蹿过几趟,还带着姜锐一起去过。
最深的一次,也不过是林子密些、雾气重些,没见出过什么岔子。
倒是未曾想到,那位西海真龙的大舅哥,竟会对这山头如此忌惮。
正胡思乱想间,屋前忽传来一声中气十足的呼喊:“锋儿,小白,吃饭喽!”
是阿婆的声音。
二人对望一笑,方才那点子凝重便散了。
姜锋顺手在枝头摘了几颗饱满的灵果,与敖玉一同回了前院。
饭桌上,敖玉久别多年,再尝柳秀莲的手艺。
这回嘴巴能说话了,当年没来得及出口的夸赞,一股脑全补了回来,说得巧妙,倒不显半分奉承。
柳秀莲听得眉眼弯弯,只管往小白碗里添菜。
饭后,一家子各自回屋歇息。
柳秀莲早早关了门,说是乏了,实则惦记着那“潜龙在渊”的魂象,急着细细感悟。
次日天蒙蒙亮,姜义依旧起了个大早,在院中不疾不徐地打着一趟拳。
一家子陆陆续续出了门,却独不见姜锋与小白的影儿。
一直到早饭烧好,热气腾腾地端上桌,才见两人一前一后从果林里走出来,衣襟上还沾着清晨的露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