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一十八章 各方反应!王老太太:看我纵横谋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百一十八章 各方反应!王老太太:看我纵横谋划! (第3/3页)

  这一批人,实为一等一的文官清流,最是注重名声,也最是擅长博名。

    犯颜直谏、与天子争是非,就是最好的博名方式之一。

    这么做,无论成功与否,大赚的可能性都非常之高。

    要是真的让劝谏成功,那就可以凭此得到皇后的感激。

    一旦熬到小皇子登基为帝,那回报率就更是惊人。

    要是劝谏不成功,皇帝动怒,御史、谏官因上谏而遭到判罪、流放,则是有机会名留青史,于史书中留下“直臣”之名。

    这一招,就连范仲淹都试过。

    昔年,先帝废郭皇后,范仲淹就曾直言上谏,反对废后。

    最终结果,自是成功废后,范仲淹贬谪一方。

    可也因此,范仲淹声名大噪,被视为“忠直之臣”,积累了相当雄厚的政治资本。

    不久,便因名声而重新启用,召回入京,一步一步走上入阁拜相的路子。

    上“铮言”,绝对是一等一的低投资、高回报方式。

    御史、谏官有意借此上奏,搏一搏名声,也不稀奇。

    “二、谏官试探。”

    江昭继续道:“那些人,主要是试探御史台和谏院的权力范围。”

    若说博名是一个人的操作,那么试探就是一堆人的操作。

    御史台、谏院两大衙门,主要就是围绕百官和君王展开。

    君王包容性强,御史台、谏院的人就能放肆一点。

    一如先帝执政,御史台、谏院的权力就相当之大,出言骂皇帝都是常态。

    如今,新帝登基,对于御史台、谏院的容忍度不太确切,自是有人上奏试探一下。

    要是包容性好,那就更进一步,越来越放肆,越来越试探。

    “三、政治投机。”江昭说道。

    任何时候,都不缺政治投机者。

    一如从龙,本质上就是一种政治投机。

    一旦成功,就此一步登天。

    皇后废立之事,自然也不缺政治投机者。

    截至目前,皇后之子赵俊可是唯一一位皇子。

    这就是皇后的大功。

    有大功而无大过,自是有一些政治投机者选择赌一把。

    毕竟,史书之上,的确是不乏一些“废立未成”的例子。

    要是皇帝的性子不够强硬,就可能选择服软,废后之事,就此作罢。

    江昭抬眉,没有继续说。

    其实,还有第四条。

    士大夫集团的试探!

    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并非是假话。

    大周的文官,的确是相当强势。

    这一点,从三位一体的宰辅大相公,就可窥见一二。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内阁首辅、枢密院枢相,实权可不是一点半点的大。

    余下的五位大学士,也是“二位一体”的存在。

    参政政事、内阁大学士!

    自从太宗皇帝以来,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已然是纯粹的政治传统,而非空话。

    如今,新帝登基,自是免不了磨合与试探。

    毕竟,不是谁都是江昭一样的宠臣。

    反对废后,本质上是反对“皇权过于任性”。

    也即,限制皇权。

    士大夫要确保皇帝重视礼法,受限于礼法,不能无法无天。

    此次试探,御史、谏官都是刀子而已。

    赵策英点头,沉吟起来。

    约莫一炷香,赵策英摇摇头。

    太废脑子了!

    “何解?”赵策英期许的问道。

    “废后轻礼法,立后重礼法。”江昭如是道。

    士大夫的本质需求就是皇帝不能太过任性,必须得受到礼法的约束。

    立后之时,大办特办,表现对礼法的重视,就能解决问题。

    当然,这是从大局上解决问题。

    细枝末节上,一些人该贬还是得贬。

    站错了队,不可能没有代价。

    赵策英了然。

    江府。

    中门大开,江昭徐徐步入。

    “主君。”书童禾生走近,呈上一道帖子。

    【谨詹于熙丰元年五月五日酉时,假座寒舍,薄具菲酌,与江氏、盛氏及王氏门生故吏小酌叙话、还望外孙女婿务至,不得阙。

    伏维阖府团聚,以叙天伦,并慰久念。

    婺州兰溪王氏,王老太夫人谨订!】

    务至,不得阙?!

    江昭一怔,连连眨眼,继续认真的读了一遍。

    这年头,还有人敢这么跟他说话?

    猖狂!

    霎时,江昭面色一冷。

    “烧了吧。”

    王老太太,还真是当惯了土霸王。

    王老太师在世,都不见得敢这么倚老卖老!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