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5章 倒是还个价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45章 倒是还个价啊 (第3/3页)

业文化培养工作。

    他从未想过自己能煽动翅膀,影响这个时代,因为他的力量太小了,历史的惯性太大了。

    当然了,也跟他胸无大志有关系。

    但悄然间,他在红星钢铁集团做的工作,已经影响到了这个时代。

    是细微之处,是小小的一点改变,是思想和思维上的变动。

    你能说品牌意识和标志意识是进步了多少吗?李学武想说这是一小步,也是企业确定文化以及核心竞争力的一大步。

    “是哪个单位送来的?”

    杨宗芳见李学武看的认真,忍不住拔着脖子也往他身边凑了凑。

    “是沈飞办公室副主任亲自送来的,那会儿您没在,我就收下了。”

    张恩远解释道:“当时刘副主任还有其他工作要急着去办,我也没能及时汇报给您。”

    “嗯,是活动邀请函呢。”

    李学武将看了很多遍的硬质信函递给了好奇的杨宗芳,转头对张恩远讲道:“1号上午的行程有没有要紧的?”

    他问着7月1号的行程,杨宗芳却看起了手里的邀请函,虽然寥寥数字,可因为抬头的单位名称,还是认真看了几次。

    “沈飞?他们怎么……”

    杨宗芳疑惑地抬起头看向李学武问道:“是三机部有什么安排吗?”

    “那应该是发给集团,而不是辽东工业领导小组。”

    李学武接过邀请函放在了一边,点了点沙发扶手讲道:“看来沈飞是非常重视这一次的试飞活动啊,信心很足。”

    “是新飞机吗?”杨宗芳点了点头说道:“看来咱们的钢飞也成了一方气候了,都能引起沈飞的注意了。”

    “不要妄自菲薄嘛——”

    李学武见他如此感慨,笑了笑说道:“全国能造直升飞机的工厂又有哪家?”

    “呵呵呵——”杨宗芳轻笑着讲道:“这个倒是真的,足以自豪。”

    “那就把1号的行程压一压,尽量放在下午办,上午就去参加活动。”

    李学武低头看向手边的邀请函说道:“人家都这么有诚意了,总不好放人家的鸽子,毕竟是兄弟单位呢。”

    之所以看这份邀请函那么长时间,李学武是想到了一种可能,国之重器好像就是在这个时间试飞的。

    当然了,这里讲的是试飞,而不是生产,这是前后顺序。

    能想到那款飞机试飞,他就想到了钢城零部件制造厂配合奉城机械制造厂在钢城工业产业园区打造的规模化生产目标。

    红星钢铁集团要在钢城建设一处集成化零部件产业园,集设计、生产、仓储、运输、组装等上下游产业为一体,打造从营城港区直达奉城的工业产业链。

    现在沈飞这条大鱼上钩,李学武是既惊喜又欣慰,总算捞着一把了。

    “你可得小心点。”

    杨宗芳见他真的准备参加新飞机试飞活动,便玩笑道:“三机部可还记得701所那一箭之仇呢。”

    “701所是701所,三机部是三机部,沈飞是沈飞,不是一码子事。”

    李学武笑了笑说道:“再说了,就算有人记得701所的一箭之仇,三机部的领导也是宽宏大量,不会跟我一般计较的。”

    他玩笑似的端起茶杯讲道:“真要计较,那也应该是找李主任去说。”

    “哈哈哈——”杨宗芳笑着说道:“这话说了你自己相信吗?”

    他微微摇头说道:“孔晓博就在钢飞,三机部一定联系过他。”

    “再一个,咱们的直升机在北方出了名,你觉得还能藏多久。”

    “我也没想着藏着掖着啊。”

    李学武抬了抬眉毛,道:“我这不是等着他们呢嘛,他们倒是还个价啊。”

    “你这价让人家怎么还?”

    杨宗芳感慨着讲道:“我从来就没想过,咱们厂的产品竟然能定5万刀乐的高价,一台飞机竟然要18万!”

    张恩远也站在一旁笑着附和道:“一栋住宅楼了。”

    “我说也是呢——”见张恩远附和,杨宗芳看向李学武说道:“你觉得这个价有人敢来谈吗?”

    “不怕东西贵,就怕东西烂。”

    李学武自信地讲道:“18万都算亏的了,国际贸易中的五万刀乐可不等于国内的18万。”

    他看向杨宗芳问道:“你听过咱们有用18万去外面买一架KH-4直升机吗?”

    不是不想买,而是买不着,也没人会卖,这才是最尴尬的。

    现在国内生产了,想要压低价格,带来的无非就是破产的后果。

    没错,现在是计划生产经济,但需要符合一定的市场规律。

    钱只有流动起来才能创造财富,活跃经济,攥在手里它就是一张纸。

    这个粗鄙的理论同样能解释国家的经济问题,现在都在想办法让钱流动起来,这样才能创造新的财富。

    红星钢铁集团除了炼钢和轧钢产品以外都属于市场化经济产物,缺少生产计划的支持,还能做大做强,这就说明了市场的需要远远超过了工业产能。

    再说的片面一点,国内的工业产能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的时候,工业是大哥,当市场出现饱和的时候,工业就是孙子。

    现在工业和市场之间的那道阀门之所以轻易不敢松动,就是怕工业泛滥,让社会主体和制度主体出现问题。

    红星钢铁集团不能代表这个时代的工业企业,但能反映这个时代工业企业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的摇摆挣扎。

    在辽东布局工业化,要实现技术革新、产能升级、科技转化、业务创新等等目标,这是集团的核心工作重点。

    而李学武预估沈飞感兴趣的钢城零部件加工厂,以及冶金厂提供的特种合金材料,就是集团在辽东布局的重点工作中的重点,是为供应链体系提供标准化和示范化生产的重要工业企业,也是为整个集团工业发展体系提供生产保障的核心。

    高标准机床、先进数控机床以及数控加工中心组合成了红星钢铁集团工业领先于这个时代国内大多数企业的核心法宝。

    是先进的现代化企业工业集合体,是红星钢铁集团在汽车、飞机、电子等工业领域占据龙头企业的关键。

    现在沈飞送来代表合作诚意的邀请函,目的就已经很明显了,那去不去?

    当然要去,国防建设,人人有责。

    这个时候用不着藏私,也没必要谦虚,真能提前几年实现二代机的列装,实现国防力量增加绝对战斗力的目标,就算是他为这个时代做的贡献了。

    ***

    7月1日这天李学武乘坐自己的汽车赶往沈飞,随行的还有集团新到任的常务副秘书长陈寿芝。

    25日到集团报到,31日便到了钢城,李学武的这位副手不可谓不诚意。

    是他主动要来钢城也好,还是有高人指点也罢,他终究是来了。

    李学武不能好酒好菜地招待他,便带上他一起赶往沈飞,这算是一份信任,也想在路上同这位副手谈一谈。

    这一次去沈飞李学武自然不能一台车去,伏尔加轿车连同随行车辆组成了一个小型车队。

    之所以带这么多台车,除了有显摆的意思,还有让那些土包子见见世面的意思。

    你看他的随行车队和随行人员都有谁就知道他的心思了。

    随行车队有他的伏尔加M24轿车,有红星羚羊、坦途(实验)、宏运7座、宏运9座以及宏观(海狮)13座车型。

    随行人员除了必要的办公室和联合工业报分社的同志,其他都是钢飞的技术人员,皮尺部的感觉十分明显。

    这次他是受沈飞副厂长王新的邀请,有红星钢铁集团做背书,他要带这么多人过去,自然是有这个条件的。

    路上,陈寿芝一直都在观察着这位素未谋面却有名声如雷贯耳的秘书长。

    他能来红星钢铁集团任职自然是有一些关系的,这可是明星企业,别说在部里挂号,就是在上面也是特殊关注的。

    很多人都在讲,红星钢铁集团是上面做市场化实验的标准,也是探路石。

    无论红星钢铁集团在工业、经济、外贸等工作领域有多出格之举,上面都是持默许的态度,相关部门也是仔细观察和考量其在市场化进程中的反馈。

    只要集团的组织工作不出现问题,思想工作不出现滑坡,就不会有人来集团指手画脚,乱说一气。

    红星钢铁集团管委会主任、总经理李怀德现在是工业变革的先锋,是技术革新的领头羊,也是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实现市场化竞争的明星企业管理者。

    来红星钢铁集团之前,他就听说了一些消息,更有人给他讲这里面的关键。

    他听说了什么?

    他听说了红星钢铁集团实际上只有两个关键人物,一个是总经理李怀德,另一个则是集团管委会秘书长李学武。

    大李和小李,一个是老大,一个是老幺,前者吆喝,后者掌舵。

    他们中间那些人?

    卖力气划船的呗。

    能被戏称为红星钢铁集团掌舵人的李学武,自然不是一般人。

    他刚到集团工作便感受到了这位上司十足的压力,即便对方不在京城。

    机关里的管理制度、财务制度、经济制度、安全制度、生产制度……

    他所能了解到的文件,甚至是他所在工作的一环,李学武的影响力无处不在,甚至他想不听不看都不可能。

    李学武久不在集团,集团却一直有着他的传说,这就是陈寿芝刚来红星钢铁集团最大的感受。

    这几天集团正在忙工人新村大型市场建设和红星宾馆的建设工作,还有国际化酒店的风言风语,他最有感触的便是很多同事都一个共识,那就是这些他所听见的项目都经过了秘书长的审核。

    你听听,项目申报和执行需要秘书长审核,没有秘书长的意见,李主任轻易不会签字,尤其是影响巨大的项目。

    他这常务副秘书长压力山大啊,他要在这种影响力之下开展工作,困难可想而知。

    -----------------

    PS:谁在8月1日当盟主了?

    当然是【风凌初遇】了,厚爱满满,感激不尽,我会努力哒~~~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