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三一章 就算是孔圣人说的不对,也得挨巴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三一章 就算是孔圣人说的不对,也得挨巴掌 (第2/3页)

变得恶臭了,也没有萤火虫出现。

    相反,另外一个同时进行观察研究的房间里,则出现了萤火虫。

    这些萤火虫,不是由腐草变的,而是萤火虫的卵变成的。

    这个过程和蚕差不多,都是先从卵里孵化出小小的幼虫来。

    幼虫生长到一定的程度后,会变成蛹。

    而后再从蛹中钻出来,变成会飞的萤火虫。

    至此咱才确定,萤火虫原来根本不是这腐草变成的,而是萤火虫它娘生的萤火虫卵,而后变成了萤火虫。”

    朱元璋在说这话时,声音不大。

    可是这一句句落在宋濂的耳中,却像是一道道的惊雷,接连不断的在他脑海当中炸响。

    让宋濂的一颗心,似乎被什么人用力的攥着,一下又一下,让他整个人都产生了一种眩晕。

    仿佛连魂魄,都要飞到九霄云外去了。

    额头之上,瞬间就冒出细密的汗珠。

    这些汗珠,很快就汇聚到一起,形成豆大的汗滴落了下来。

    整个人的身体,都禁不住有些微微晃动。

    扑通一声,他对着朱元璋就跪了下来。

    “陛下,这是后人没有见识,曲解了腐草为萤这句话。

    实际上,礼记说腐草为萤,并不是腐草变成了萤火虫。

    是说腐草上面的萤火虫卵,变成了萤火虫。

    诸多不学无术之辈,曲解了礼记,已经以至于误人子弟这么多年……”

    宋濂在说这话时,声音显得急促。

    宋濂这样的存在,养气功夫早就已经登峰造极,寻常的事情根本没有办法撼动心神。

    泰山崩于前而面色不改,说的就是他这样的人。

    可是现在,早就成了一代大儒,极其能沉住气的他,瞬间就给朱元璋跪了。

    不仅跪了,而且还跪的特别彻底。

    原因无他,实在是皇帝给出来的这个说法,太过于骇人听闻。

    礼记上面的记载,以及后人注释尽皆谬误,这还能得了?

    在他这等人的眼中,礼记等诸多的儒家经典,早就已经成为了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

    便是整个世界错了,儒家经典都不可能错。

    可现在,皇帝就是切切实实的找到了这么一个错误。

    若是别的话,那倒也好办,他们这些人最擅长的便是缝缝补补,找到一个合情合理的说法,很快就能将之给打好补丁。

    可腐草为萤不行,这是实实在在能验证出来的。

    不仅皇帝可以验证,在皇帝将这个说法提出来后,是个人都可以进行验证。

    这点儿根本没办法进行抵赖。

    那么,也就是证明了儒家经典是错误的。

    并非是神圣不可侵犯。

    对于他而言,后果简直不能想象!

    礼记这种儒家经典,都能出现这么大的错误,

    那么会不会别的儒家经典,也会有错?

    乃至于孔圣人所说的那些,会不会有错?

    这些,简直不敢往深处想!

    只是稍微一想,就让宋濂这个当代大儒,身子发寒,禁不住的想要颤抖。

    这个事儿,太恐怖了!恐怖到了一个令他都没办法去面对的程度!

    必须要将这个事给按下来!

    这也是为什么,他会如此这般干脆的对皇帝跪下的原因之所在。

    当今陛下,不是那种婆婆妈妈的人。

    很多事情想要干,都能干得出来,哪怕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更为重要的是,如今由皇帝所让人主导的大明日报影响力,那是越来越大了。

    皇帝也不需要多做别的,只需要把这事告诉那操刀的罗贯中,让其据此写上一篇文章,往报纸上面一刊登。

    发行之后,立刻就能搅动风云,闹个天翻地覆。

    事情一旦如此,那对他来说可就太可怕了!

    其影响对于他而言,绝对会超过陛下令人造纸,设立工业大学等。

    毕竟,别管设立工业大学,还是把物理这些课程,加入到国子学里。

    皇帝都没有说过儒学不行之类的话。

    如今,儒学依旧居于正统地位。

    而且能看得出来,这工业大学主要学的是匠作等,对治国理政,思想道德等各方面,其实是并没有那么大的冲击力。

    他们儒家,即便会受到一些冲击,却也不会太大。

    他们对工业大学等,抱有这么大的敌意,最重要的是为了防患于未然。

    并且,一向是儒家独尊惯了,猛地见到这等下九流的东西,堂而皇之地入了学堂,心里面自是不能接受。

    可现在,皇帝说出来的这腐草为萤,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却直接就奔着刨儒家根子去的!

    若是不加以理会,那所带来的影响,绝对是灾难性的。

    远远超过设立工业大学这些东西,对儒家产生的坏影响。

    别的事情上,宋濂或许考虑的比较慢。

    可现在,事关儒家根本,他权衡利弊,却权衡的很快。

    “宋先生,你说连礼记这上面都能出现这么明显的谬误。

    会不会别的儒家经典上,也有大错误。

    这件事儿,也给咱提了一个醒。

    那就是谁都可能犯错,圣人也一样如此。

    圣人的学问也不是句句都是至理名言,并非都是要奉行的准则。

    还记得孟子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好像就是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