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89章 月球基地的基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89章 月球基地的基石 (第3/3页)

所以一开始是需要宇航员自己去搭建。

    也就是说在过去几个月,都是韦旭航、钱飞和赵建国这些宇航员亲手铺设:穿着宇航服,拖着组件,一块块固定在月壤支架上。

    过程枯燥而危险,月尘静电吸附,组件容易滑落,而且要考虑到月球重力仅为地球1/6,让每一步都像在水里面行走。

    从直播视角,就是宇航员把人类造物铺设在月球表面,第一次看很新奇,之后就越来越没意思。

    但到达底部就会上升,因为你铺设的面积越来越大,视觉效果越来越直观。

    华国人天然就喜欢这种种田的感觉。

    加上这次和过去有所不同,因为光伏组件和配套供电设施的建设完成,这次是第一次机器人在月球作业。

    此后,哪怕没有人类宇航员在月球上,机器人也会自动作业,铺设光伏组件。

    这是一款名为吴刚的六轮履带式机器人,重约300公斤,装备机械臂和激光扫描仪,能自主导航并铺设光伏组件。

    它使用最新的算法,基于SLAM技术,在月球地形上规划路径,避免坑洼和岩石。

    能源来自小型锂硫电池,结合光伏自充,能连续工作72小时。

    这次,是机器人第一次独立作业——人类只需监控。

    韦旭航站在控制舱的观察窗前,双手交叉胸前,显示屏上实时传输着机器人的视角:“这该死的月球打灰生涯终于要结束了。”

    赵建国纠正道:“这不是打灰,这是铺光电板。”

    韦旭航无语:“月球铺光电板和地球又不一样,月球铺这玩意有月尘,这和打灰有啥区别?随时宇航服上都沾有尘埃。

    不过好在,第一步终于完成了,不再是人类宇航员在月球上当苦力打灰了。”

    赵建国瞥了他一眼:“你以为后续就不用打灰了?你没看规划图?”

    韦旭航哭丧着脸说道:“你说的对,这里刚干完,下一个工程又来了,就不带停息的。

    这宇航员和工人没啥区别,干的都是体力活。”

    下一步是什么?下一步是建造电磁发射轨道。

    从沙克尔顿延伸到德格尔拉赫陨石坑的轨道。

    这里的轨道是平铺形式的,既能用来当做是脱离月球轨道的飞船发射,也能作为往返于两个陨石坑之间的运输装置使用。

    有点类似于地球上的磁悬浮列车概念。

    而为了避免月球上的复杂环境对这条电磁轨道产生影响,所以需要先铺设以月壤为结构材料充当地基,然后安装轨道,最后再将结构材料给覆盖上。

    更直观一点说就是,要用月壤作为挡土、支撑和辐射架的骨架和基础。

    整个铺设骨架的过程能由机器人来做,但最后的组装,加速模块的拼接,这些靠机器人精度是不够的,最终还是得宇航员们来。

    先铺光伏后建铁路,纯纯苦力。

    地球上阿波罗科技的官方直播间,主播倒是很兴奋,“看!我们的吴刚先用激光扫描地表,计算坡度。

    如果超过5度,就自动调整支架高度,确保组件倾角优化到23.5度,匹配月球自转轴。”

    能在阿波罗科技当官方主播,起步得是理工科双九硕士,在经过培训后专业知识那叫一个信手拈来:“光伏阵列的效率取决于入射角,在月球南极的准恒光区,能达年平均80%容量因子。

    至于大家所担心的如果月球沙尘暴来袭,机器人的可靠性,这点我们早有考虑!

    吴刚有振动清洁系统,能抖落尘土。”

    主播接着说道:“各位观众,你们正在见证历史!这是月球上第一次由机器人自主铺设光伏组件。

    吴刚正从基地出发,履带碾过月壤,速度约2米/秒。为什么这么慢?因为月球地形复杂,它必须实时计算重心,避免翻车。

    而这些光伏组件是砷化镓薄膜型,重量轻,抗辐射强,能在月球真空下工作20年。

    现在,机器人伸出机械臂,抓取组件,完美对齐!它使用超声波焊接固定支架,强度是地球钢材的1.5倍。”

    直播画面切换到机器人第一人称视角:机械臂精准拾起一块光伏板,扫描地表,喷射少量胶凝剂固定底座,然后展开面板,连接电缆。

    整个过程流畅如水,耗时仅5分钟一块。

    主播继续解说:“这不只是铺设,这是我们月球基地的基石!

    光伏阵列扩张后,将为3D打印工厂和核裂变站提供冗余电力,支持氧气生产和水循环。

    这也是整个能源自给的开始。”

    直播间的弹幕在刷屏:

    “太酷了!机器人比人类稳多了,终于不用看宇航员手抖了!”

    “我想问下机器人AI是基于什么框架?TensorFlow还是PyTorch?”

    “月球版光伏铺路机!”

    “老中不愧是基建狂魔,在月球上也开始基建了。”

    “不是,什么时候种菜?我想看种菜了。”

    “历史时刻!人类征服月球的第一步,从能源独立开始。”

    在弹幕中,机器人完成了第一排铺设,阵列边缘再度扩张了10米。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