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35章:永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535章:永平 (第3/3页)

!”

    何博听后,便“哦”了一声,挥挥手让他自由摆尾去了。

    他继续喝着美酒,在堤坝上欣赏风景。

    神情姿态,

    就像身旁的黄河一样从容自得。

    ……

    秋风吹过,

    夏日的喧嚣淡去,

    一件惹人争吵的小事又被摆在了洛阳华丽宽大的朝堂上。

    由于杞国使者的到来,想要诸夏天子给予自己一个名分,

    惊讶于“祖宗还能这么认”的皇帝不得不下令,让朝中学者就《太史公书》的内容,进行公开的讨论。

    前汉之时,这本书的传播受到禁止。

    虽然看的人并不少,可公开展示或者评价,却是不太行的。

    因为“私修国史”,本就是违背律法的事情,哪怕太史公是祖传的史官,也不能如此行事。

    毕竟“国史”地位,犹如其名,是对一个国家或者朝代的重要记录。

    如何评价它?

    如何理解它?

    如何描述它?

    对后面的朝代来说,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自然不能乱来,必须要缓修、慢修、有水平的修,才能对前朝“盖棺定论”。

    你一个小小的史官,仗着家里祖传的史料,怎么就可以越过朝廷,以个人的身份,去定义前面的朝代呢?

    而且一下笔还收不住话,一路顺滑的写到了当时天子的头上!

    你是真不怕死啊!

    许多生活在武帝之后,已经习惯于大一统荣耀、稳定,以及君主权威的学者都在私底下表示:

    “武帝的脾气还是有些柔软了。”

    “这样蹬鼻子的指摘,竟然还允许这本书得到流传,太史公本人甚至只受了绝育之刑。”

    当代的著名史家班固更是认为,《太史公书》由于是私人所著,自有其片面、个人的观点在,这是不符合很不妥的。

    总而言之,

    当皇帝的命令下达,早就憋了许久的各路学者,纷纷表达起了自己的意见。

    自古文人相轻。

    《太史公书》写的好吗?

    其实是很好的。

    内容丰富,文辞优美,描述生动,还开创新的修史体例。

    但正因如此,

    认为自己也可以写出这样一本著作的学者,更要对着它指指点点。

    这让阴间的太史公死的瞪大了眼睛。

    可惜的是,

    由于生前被摘掉了重要的器具,死后即便得到鬼神的恩赐,补全了缺口,他还是没能拥有胡子。

    “史家微言大义,自《春秋》后,便是如此!”

    “他们凭什么这样说我!”

    甘德石申那样的老前辈说他也就算了,

    这群后辈,

    特别是那个班固!

    明明自己也躲在家里私修史书,还照抄了他开创的纪传体!

    有什么脸面说他的坏话?!

    且看我一个个托梦,于梦中显露出恶鬼之相,把他们统统吓死!

    其他史官见他实在是被气到了,便安慰道:

    “孔子生前也说:‘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由此可见,这样的写法,固然有传播理念,弘扬正道之德,也难免会让人生出不悦来。”

    “这也是前辈们一再强调,史官执笔如铁,照常叙事,一字不改的原因。”

    针对一些事发表议论,

    这是人作为万物灵长的本性之一。

    但把这种天性发挥到史册之上,终究是有些不好的。

    太史公还是有些不高兴。

    他哼哼唧唧的说,“做我一样的事,还对我这样指摘……也就是今汉的两位天子仁慈了。”

    真是越想越气!

    随后,

    他便去找了早已死下来的班彪,要与之一决雌雄。

    “怎么又打起来了?”

    刚刚从关中群山照顾完正处于繁殖期食铁兽回来的何博,见到太史公与班彪的打斗,有些疑惑的询问其他死鬼。

    班彪,

    是班固的父亲,也是光武帝时的史家代表。

    在生前的时候,他便已经对太史公发表了各种评议。

    这使得此人一死下来,太史公就跟他很不对付。

    两老头经常拿着刻刀比划,企图把对方当竹简给修了。

    “都是杞国的错!”

    对于上帝的疑问,围观的死鬼耸了耸肩,毫不犹豫的交代出了始作俑者。

    “怎么杞国还能干预大汉的内部?”

    “谁让他把历史遗留问题摆出来,让现在的人去解决呢?”

    后人的智慧是拿来解决这种东西的?

    等那位出使大汉的杞使死下来,早晚也得受到太史公和班家父子的联手殴打!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