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35章:永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535章:永平 (第2/3页)

投下一方阴凉。

    但在这样的过程中,

    河水会再度漫过堤坝,淹没它的根部,乃至于全身吗?

    这棵年幼的垂柳,可以伴着流水一同长大,见证日后的岁月吗?

    旁观了王景治水全过程的王延世只能怀抱美好的希望,期待着垂柳青青的模样。

    而当种植结束,他一步跨上堤坝,站在上面对着平静从容的河水,发出自己的感慨。

    这次治水的经过落在王延世眼中,简直如同梦幻:

    源源不断的钱粮从洛阳、从各地的仓库中调动而出,运送到经受水患多年的关东;

    一声令下后,数十万民夫齐心协力的赶到河水泛滥的土地上,在石头修建堤坝形成前,便以人的身体,先构筑了一道牢不可破的“大堤”;

    从小便精研数算、匠造,并在成年后行走过关东的王景卷着自己的裤腿和衣袖,用木棍丈量着河水的深度,用身体感受着水流的方向,然后总结出治理的方法……

    贤明的君主,

    有力的臣子,

    团结的民众。

    这是王延世治水之时,从未拥有过的东西。

    那时候的君臣正在用心的内斗,民众正拼命的逃亡,

    没有谁对未来抱有期望,

    自然也不会将精力投放到治理黄河这巨大艰苦,无法得到明确利益的事上来。

    这让两个同为王氏的治水之人,迎来了全然不同的结局。

    王延世奔波了好几年,最后累死在治水的路上。

    而王景想着家里的祖母,跟大手大脚砸钱砸人的朝廷一同拼尽全力,两年时间便成就了如此局面。

    眼下,

    后者已经挥着衣袖,返回洛阳,陪伴在祖母身边了。

    在数年内砸空府库,还用自己超凡的精力和掌控力度,将臣子抽的如同陀螺的皇帝,也在宫中计算着得失,想着恢复平静的关东之地,在之后会给朝廷提供多少资粮。

    当然,

    出力的阶段结束了,

    一些挥洒汗水时袖手旁观,末了却要出来摘取果实的家伙也会蹦哒出来。

    这是皇帝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与天斗的阶段性的,

    但与人斗,却是永无止休的。

    只是,

    敌人无穷无尽,

    而有眼光、能力和意志的人,却总是稀少。

    多忧劳思虑的人,在很多时候,甚至还会比自己的对手提早走向生命的尽头。

    ……

    “但河水仍旧会向着大海流去,不是吗?”

    即便道路再如何曲折,

    途中的风雨又会掀起多少波澜,

    那些不愿受拘束的水流再怎么漫过河堤,奔逃去自由的方向,

    终究还是要沿着自然造化的方向,去往它该去的地方。

    万物终归向海。

    “所以说,做事情还是要有梦想啊!”

    “想的多了,就有在以后实现它的可能!”

    王延世想着自己生前的遗憾,又是一阵叹慰。

    何博在旁边笑着附和他的话,为这个死后都在为治水烦恼的“小禹王”拍手庆祝。

    现在,

    王延世总算可以安心享受死后的快乐的。

    奈何惯性如此,王延世在迎风叉腰,爽快了一阵后,又忍不住关心起来:

    “王景修建的河堤能持续多少年呢?”

    他向诸夏主管黄河的神发出疑问。

    正找到合适理由暴饮暴食的何博就说,“我怎么知道?”

    “堤坝是人修建的,能坚持多久,自然要看人心会是如何的走向。”

    在那久远的年代,

    大禹为什么能够建立夏朝?

    不就是由于他为了治水,奔波于河流的上下,联系了左右的部落,统合的人心与物力,将联盟起来但还未统合的部落捏成一个整体,最后获得大部分人的认可,开创新时代的吗?

    人心啊,

    看不见摸不着,听起来更是飘渺,

    可在历史的洪流中,却总是那样重要,难以忽视。

    于是王延世点了点头说,“我知道了!”

    “它应该可以坚持很久!”

    他见证了盛世之下的努力与团结,知道脚下堤坝是如何稳固结实。

    只要不被人恶意损坏挖掘,

    那么这道堤坝,就可以困住河水很久很久,让两岸的百姓享受到来自黄河的,真正的慈母待遇。

    “真好啊!”

    他欢呼了一声,然后跳到水里,变回了曾经的黄河大鲤鱼。

    何博抱着酒坛子,站在原地问他,“你干嘛呢!”

    锦鲤甩了甩尾巴告诉他,“王景沿着河水流淌的方向,修建了新的河道。”

    “我想去熟悉一下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