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37章 义武奋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537章 义武奋扬 (第3/3页)

最多,按照部众数量划分猎场和草场对他们不公平!”

    “没错!”乙室部中份量较重的胡里只也附和道:“他们的草场和猎场不能小,不然以后其他部落遭受重创,是不是也要被这样排挤?”

    二人的话,顿时令原本满意的其余六部思考了起来。

    毕竟有迭剌部的例子在前,谁都不敢保证自己的部落会永远强大。

    想到这里,他们纷纷点头,将目光看向了遥辇钦德。

    遥辇钦德见状,心头暗骂迭剌部这些年搞得联姻坏事,竟然能拉到两个大部为他们开口。

    想到这里,遥辇钦德微微颔首道:“迭剌部自然不能亏待。”

    “这样吧,从北边到南边,由遥辇部、乙室部、楮特部、迭剌部、乌隗部、涅剌部、品部、突吕不部和阿会部、处和部先后跑马圈地,如何?”

    北边虽然能无上限的去开拓猎场和草场,但毕竟靠近室韦诸部,很容易爆发战事,实力小的部落占据不了,因此自然由现在实力最强的遥辇部占据。

    迭剌部被排在中心位置,猎场和草场不算多也不算小,也确实不算亏待他们。

    毕竟就以他们如今的实力,哪怕是八大部下面的一些中小部落都能挑战他们。

    他们想要扩大,要么就是慢慢繁衍,要么就是北上劫掠室韦人做扈从,从而扩充实力。

    遥辇钦德把他们安排在中间,看似保护他们,实际上也是在防止他们通过战争壮大实力。

    这些事情,耶律阿保机看得十分清楚,但他现在实力不足,只能点头应下。

    “既然没有人反对,那就这样定下了。”

    遥辇钦德眼看没人反对,得意的开口将这件事定下,同时说道:

    “草场和猎场的事情定下,还有一件事也得定下了。”

    众人闻言,瞬间便知道他要说什么,而遥辇钦德也主动说道:

    “部落中有可汗和夷离堇两个位置,可汗是遥辇世袭,但夷离堇却不是。”

    “虽然部落的夷离堇,已经有好几代都是迭剌部的头人继承,但现在迭剌部受创,敌辇也不知死活,所以夷离堇的位置……”

    遥辇钦德话音还未落下,便见乙室部的头领咄曷起身,扫视众人道:“可汗不能兼任夷离堇,那就让我来做吧!”

    他话音落下,遥辇钦德脸色一沉,而拔里部的涅里衮也连忙附和道:“我支持!”

    见到涅里衮支持,其余各部也纷纷表示支持,毕竟他们都知道遥辇钦德的心思,心中更是不希望遥辇钦德兼任夷离堇,于是纷纷支持咄曷。

    “好……那夷离堇就由咄曷担任。”

    遥辇钦德眼见众人都不支持自己,他顿时怒火中烧,可面上依旧还得表现大度。

    在他表态过后,诸部头领纷纷祝贺咄曷,遥辇钦德则是拿起杯子喝了口水,目光看着接受祝贺的咄曷,眼底闪过寒芒。

    “既然事情已经定下,那就散去吧,三日后开始划分草场和猎场!”

    遥辇钦德眼不见心不烦,而诸部头领也纷纷起身走向帐外,期间不断祝贺咄曷。

    在他们走后,遥辇怀德走入帐内,满脸错愕道:“阿点,怎么是咄曷当上了夷离堇?”

    “哼!”遥辇钦德冷哼,接着攥紧手中木杯:“我能杀死敌辇,难道还杀不死个小小的咄曷吗?”

    “先让他高兴高兴,等到室韦那群野狗找上来的时候,我看他怎么办……”

    在他与遥辇怀德交谈之际,诸部头领也返回了各自的部落,而身为迭剌部头人的耶律阿保机在回到自己的部落后,见到的却只有数百顶帐篷。

    “啜里只……”

    远处有青年朝着耶律阿保机走来,来人是本该继承迭剌部头人的胡剌,但如今的他却选择加入其母族品部,将迭剌部留给了耶律阿保机。

    “部落中的人我要带走一半。”

    胡剌所说的话,令本就困难的迭剌部变得更为困难。

    耶律阿保机见状深吸口气道:“我愿意奉阿点为主,阿点可以留下做迭剌部的头人。”

    “不……”胡剌摇摇头,但并没有任何解释。

    耶律阿保机清楚,胡剌是不认为迭剌部能壮大,加上迭剌部得罪了遥辇钦德,所以他准备抛弃迭剌部,去品部做个小头人。

    这样短视的目光,也难怪自家阿鲁会不喜欢他,将他留在北边放牧。

    只是这样的安排,倒是让他侥幸逃过了一劫……

    “挑选好后告诉我吧。”

    耶律阿保机沉默许久,最终还是同意了他的离去。

    南边的战事,让他失去了太多东西,他所敬重的伯父和父亲,以及他所爱惜的弟弟妹妹都下落不明。

    如今的他被遥辇钦德所敌视,现在又被分走了本就不多的部众,未来将会更为艰难。

    但即便如此,他也不准备向命运低头,迭剌部终将在他的带领下走向强大。

    他返回了作为头领的牙帐,而与此同时的南方,无数快马正在朝着作为大汉东都的洛阳疾驰。

    “松漠大捷!契丹北遁彻彻儿山,松漠自此归汉家所有!”

    “松漠大捷……”

    当快马疾驰冲入洛阳城内,传唱大捷的声音,立马吸引了无数百姓看去。

    “大捷了?”

    “不会吧,契丹的胡人闹了数百年,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天街两侧的百姓与商贾们错愕看向那已经远处的报捷快马,都不敢相信契丹人竟然那么容易就被赶出了松漠地界。

    要知道契丹从唐初开始就袭扰河北,为了防备契丹和奚部,河北更是聚集了十余万兵马来防备他们。

    如今快马报捷,契丹人被赶出了松漠,松漠成为了大汉的疆域,这令人不敢置信。

    百姓们的震惊只是开始,随着快马进入皇城,南衙的百官们很快知道了北征大捷的消息。

    李商隐、崔恕、萧溝等人带着三省六部的重要官员前往了贞观殿,等他们抵达并行礼起身时,刘继隆已经放下了捷报。

    “陛下……”

    李商隐试探询问,刘继隆微微颔首打断:“北征大捷,契丹与奚部被杀、俘近二十万,俘获牛羊马匹近百万,辽水以北百里尽属大汉。”

    群臣闻言,纷纷激动的难以自控,而刘继隆也开口道:

    “此地尽属大汉,若是不派兵实控,恐怕日后还会被胡虏侵占。”

    “朕欲在此设大宁道,置三司治理大宁,十余万俘虏尽数南迁河北,日后关东诸道犯事官吏百姓及其亲眷,尽数发配大宁戍边。”

    “陛下圣明……”

    眼见刘继隆如此吩咐,群臣高唱圣明,而刘继隆则是摇了摇头。

    群臣如今高唱圣明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治理大宁的成本,等到三司彻底落地大宁,他们就知道大宁是个多么大的财政包袱了。

    明初朱元璋在燕北设大宁都司,迁徙军户及亲眷三十万前往大宁戍边屯垦,结果屯垦十年后,大宁都司每年还需要从何必、山西等地转运二百万石粮食才能自给自足。

    要知道后来朱棣五次北征,其中规模最大的第一次,消耗粮食也不过近百万石。

    可以说大宁都司一年的消耗,足够朱棣北征两次了。

    当然,明初的蒙古人和明军装备差距不算太大,诸如鞑靼、瓦剌、兀良哈等部落动辄拉出数万披甲骑兵,这不是如今的胡虏能比的。

    此役汉军动兵九万就差点把契丹和奚部亡族灭种,因此大汉也不需要在大宁布置太多军队。

    在刘继隆看来,两个军团三万军队就完全足够对付北边的契丹和室韦了。

    按照这次粮草转运的数量来看,维持三万人的军队在辽河两岸驻防,每年消耗的粮食大概在二十万石,算上从河北起运粮食五六成的损耗,每年起运五十万石粮食就足够。

    至于开发大宁,这完全可以由南向北的缓慢开发,这么做对后勤压力也小些。

    想到此处,刘继隆便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而李商隐他们听后则是不断点头。

    每年五十万石的军粮消耗,外加上几千上万移民不断向北迁徙的消耗,这点消耗朝廷还是能承受得起的。

    “臣领旨……”

    李商隐带头开口,刘继隆也颔首看向了内阁的敬翔、张瑛等人。

    “此役到此为止,从河北攻打平地松林还是过于遥远了,等大宁什么时候能提供粮草与民夫,再从大宁向平地松林攻打也不迟。”

    “大宁三司的事情,由内阁与南衙商量处置。”

    “大宁境内,契丹与奚部开垦的耕地少说有三四十万亩,若是有百姓愿意北上耕种,每口发田十亩,每户发耕牛一头或挽马一匹,免除三年赋税。”

    “臣领旨……”

    三四十万亩燕山河谷的耕地虽然少,但也总比没有要好。

    起码能提供少量军粮,不用从河北南部调派,省去了沿途许多损耗。

    “陛下,北鄙战事方戢,而臣闻南疆诸道复将兴师,其毋乃劳?”

    萧溝躬身询问刘继隆,毕竟还未结束的松漠战事可是调集了三十万民夫来为那九万兵马供应钱粮物资,如今南边若是再起战端,确实有些过于频繁和消耗民力了。

    面对他这番见解,刘继隆则是缓缓起身,在金台上来回渡步,声音在贞观殿内不断回荡:

    “南蛮自咸通元年入寇至今,三十四犯西南诸道,罹兵燹之民岂止百万。”

    “朕闻祐世隆昔年掠西川、黔中、安南汉民三十余万为奴,自今二十余年未有朝臣提及。”

    “朕少时亦尝为吐蕃之奴,深知为奴之苦。”

    “昔年朝廷疲弱,不能庇民,百姓犹可谅之。”

    “今朝廷强盛而弃民不顾,此何理耶?”

    他的这番话,令萧溝及三省六部许多准备劝谏的官员纷纷低下头。

    若非刘继隆提及,他们根本想不起来,大礼在西南掳掠了三十多万百姓。

    自那些百姓被掳掠开始算起,过去二十余年时间里都未曾有人提及他们被掳掠过后的下场,他们仿佛被遗忘了般,自诩为汉人,却为奴于南蛮。

    刘继隆用余光看着他们低下头,随即深吸口气站在了金台中心,背后则是那幅广袤的舆图。

    “朕此战非惟救被掳之民,更欲尽拔南蛮于汉土西南,以昭告四夷。”

    “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