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辽东大捷 (第3/3页)
举。
他的反应并不慢,但再快也快不过汉军的排枪。
“铛…铛…铛……”
“后撤!”
“快撤!撤……”
当渤海军的鸣金声作响,汉军火枪手的八重排枪已经结束。
几个呼吸前还稳如泰山的渤海战锋队,此刻已经化身一具具尸体倒在了阵地上。
靺鞨的贵族将领们在听到鸣金声后开始指挥后撤,中军与后军则是根本不知道前军遭遇了什么,按照军令结阵接应前军后撤。
前军的兵卒逃亡般的从中军、后军左右后撤。
“怪物!妖术!!”
“妖术!汉军有妖术!”
“妖术……”
汉军的八重排枪将渤海军的五千前军直接打崩,他们宛若溃兵逃向后方。
“从左右撤退,敢于冲阵者立斩!”
中军的各队队长连忙呼喊,但许多溃兵依旧慌不择路的选择冲阵,结果就是被斩杀当场。
随着被杀的溃兵越来越多,那些恢复镇定的前军兵卒也开始朝着后方撤退,而汉军则是一边前进,一边装弹。
“这到底是什么手段?真的是妖术吗?!”
城楼上,看着五千人的前军还未交锋便战死近半,李居正及他身后的将领直冒冷汗。
溃兵通过营寨后的石桥撤回城内,而中军此刻也遭遇到了汉军的线列火枪兵。
“呜呜呜……”
“噼噼啪啪——”
号角声响起的同时,汉军之中的线列士兵开始排枪前进,毫无准备的中军前排阵脚兵先后栽倒。
“这是什么?!”
相较于箭矢还能可察,寸许的弹丸令人防不胜防,只看到前方汉军不断前进,举起短兵指向他们,他们身旁的同袍便在浓浓的硝烟中栽倒。
“后军掩护中军,中军后撤,中军撤后后军车,营内留守士兵以弩炮还击!”
眼见战事走向脱离了自己的掌控,李居正连忙开始下令余下两军交替撤退。
得令的中军将士开始不断后撤,嘴里喊着妖术,宛若癫狂的疯子。
后军的将士在这种情况下压力骤增,而汉军宛若从硝烟中走出的妖怪,顶着后军的箭矢不断前进。
只要他们举起手中的短兵,便会有兵卒栽倒在地,与所谓的妖术没有任何区别。
“撤!撤!”
四千多溃逃下来的中军将士将后军阵脚冲乱,后军的将士还没开始斩杀溃兵,便被汉军排枪不断击倒,崩溃在即。
“骑兵从两翼侧击汉军!”
李居正赤红着眼睛,他根本没想到他所期待的短兵交击会是这种结局,更没想到己方将士会如此不堪。
在他的军令下,目睹了整个经过的左右两翼靺鞨精骑却止步不前,所有人面面相觑。
“汝等在作甚,还不攻向汉军?!”
眼见本阵精骑驻足不前,左掖精骑将军怒叱着这群战前自傲的靺鞨贵族子弟。
本以为将精骑如此重任交给靺鞨的贵族子弟,能够让普通的靺鞨、室韦等兵卒振奋。
现在这群靺鞨子弟却止步不前,眼睁睁看着三军被汉军屠戮。
想到这里,将领举槊刺死了身旁的一名精骑:“敢不进者,死!!”
在他的胁迫下,左翼三千精骑开始催动军马,对汉军前军的右翼发起进攻。
见到左翼精骑开始行动,原本同样磨蹭的右翼精骑也立马跟上,对汉军左翼发起进攻。
“杀!!”
“嗡隆隆……”
马蹄声震天作响,宋文通见状,随即开始指挥战锋队上前,火枪兵驻足原地,准备结阵护住火枪兵。
与此同时,后方的王重荣也见到了发起冲锋的靺鞨精骑,他没有丝毫犹豫便指挥骑兵迎了上去,哪怕敌军数量是他们的三倍。
“杀——”
“嘶鸣……”
“砰!”
“哼……”
瞬息间,两千骑兵迎头撞上六千精骑,双方手持军槊而碰撞。
交错间被挑下马去的骑兵数不胜数,落马之后的他们,大多都被赶上来的同袍践踏而死。
靺鞨精骑在大武艺时期,确实弓马娴熟,长短兵样样精通。
可是如今距离大武艺时期已经过去百五十余年,他们早就适应了与契丹人在扶余府那平坦的草原上进行数百上千人的骑射追逐,鲜少有数千上万人短兵厮杀的经历。
如今与汉军短兵交击,不少目睹同袍凄惨死去的靺鞨贵族子弟纷纷脱离战场。
六千打两千,这本该是一边倒的战事,但却随着无数靺鞨骑兵的犹豫和脱离战场而打得旗鼓相当。
“混账!混账!!”
看着这群占据最好资源的靺鞨贵族子弟表现如此不堪,李居正目眦欲裂,只能催促三军撤回城内,期望这群贵族子弟能坚持久些。
“分兵围攻!”
宋文通眼见六千靺鞨精骑,竟然只能与己方两千精骑斗得旗鼓相当,原本的压力瞬间消失。
他没有选择还在前方逃亡的数千渤海步卒,而是选择了分兵配合骑兵围剿那六千靺鞨精骑。
七千多人的前军队伍开始一分为二,而汉军营盘方向也不知何时出现近万结阵队伍。
时刻关注战场的耿明在看到三万靺鞨边兵竟然在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里被击败,便是早有准备的他,此刻也不免觉得过于夸张。
“进!”
除了千余留营接应的兵马,余下兵马尽数被耿明结阵派出。
城门楼上的李居正见状,身形不免摇晃,只能苦涩抬手:“收兵……”
“铛…铛…铛……”
在鸣金声下,本就战斗意志不高的靺鞨精骑开始后撤,数以百计的靺鞨贵族子弟在撤退路上被汉军精骑俘虏。
李居正没脸去看接下来的结局,只因为战场上已经铺满了靺鞨将士的尸体。
站在吕公车上将整场战事尽收眼底的耿明在经过片刻的恍惚后,嘴角不由轻扬。
“打扫战场,可以向陛下报捷了!”
“呜呜呜……”
汉军的号角声在辽东城外悠扬,数以千计的渤海军尸首成为了汉军的战利品。
李居正眼睁睁看着己方将士的尸体被汉军“糟践”,踉跄着转过身子,直挺挺栽倒下去。
“大将军!!”
四周将领大惊失色,连忙抱住了栽倒的李居正,背着他往城内的衙门赶去。
与此同时,本是被委派而来传旨的传事官员也知道了此役的结果,顾不得休息,连忙往上京城赶去。
在他走后,汉军火炮阵地前移,开始对辽东城不断炮击。
好在李居正加固了辽东城,辽东城还能在汉军的炮击下坚挺几日,不然他只能拖着病体撤往白岩城。
在辽东城分出胜负的同时,上京城派来的传事官员则是马不休人不换的赶回了上京城。
相比较去时的七日,返回上京城的他只用了五日时间。
“什么?!”
当李居正战败的消息传来,龙泉殿内群臣纷纷骇然失色,金台上的大玄锡更是脸色难看到了极点。
“汝再仔细说说,我军死伤多少?”
忠部尚书不敢置信的询问,传事官员闻言,只能硬着头皮说道:
“是役吾国兵马死伤恐不下万人……”
“哗!!”
得知损兵上万,百余名大臣纷纷倒吸了口凉气。
渤海常备兵马十万不假,可善战的边军只有七万,余下三万都是维持五京的禁卫。
七万边军死伤上万,这种代价是所有人都无法承受的。
“陛下!臣以为当速速决断,撤回辽东兵马于长岭,与中原议和!”
“陛下,臣附议……”
“陛下,如此多将士死伤,足以动摇国本,吾国已经承受不起更多的死伤了!”
“陛下……”
此刻,不论是贵族还是宗室,他们纷纷表态议和,与半个多月前的表现判若两人。
好在大玄锡不知道靺鞨精骑的表现,不然恐怕会气得大骂这群首鼠两端的官员。
“陛下,臣……”
裴颋看着群臣如此,本想站出来为大玄锡解围,却见大玄锡主动起身,使得群臣纷纷闭上了嘴,紧张看向他。
面对上百道目光,大玄锡并未执拗的要与大汉为敌,而是深吸口气道:
“大汉兵器犀利,吾国若是能得大汉之兵器,讨平契丹、室韦等部指日可待。”
“吾决意让出辽东,请裴卿再走一趟中原,希望洪武皇帝能准许吾国臣属大汉,乞请开放边市。”
“若大汉准许,吾国希望派出学子学习大汉礼制、法度……”
大玄锡虽然没有见到大汉的火器,但战场上的结果足以说明一切。
若是渤海国能掌握此物,国内的矛盾就可以通过对契丹、新罗、室韦的战事来化解。
哪怕穷其一生,他也要想办法从大汉手中学到此等手段。
想到此处,他目光坚定道:“以裴卿为礼部侍郎,遣使大汉求和。”
“敕令李居正,和谈期间,务必守住辽东诸城,次之守住扶余、长岭。”
“陛下圣明……”
眼见大玄锡下了决断,群臣纷纷高唱圣明,浑然不见此前誓要与大汉死战的景象。
大玄锡眼底流露出些许厌恶,他耗费八年时间改革国内制度,为的就是缓解国内矛盾。
如果这群贵族和宗室真的能将渤海国放在心上,也就不会在他诸多政令上百般阻拦,致使渤海国内矛盾积弊了。
他目光看向裴颋,裴颋则是在感受到目光后作揖回礼:“陛下所派,臣定当不辱使命。”
“然洪武皇帝强横,恐怕除辽东疆土外另有所需,臣……”
“准卿便宜行事。”大玄锡开口定调。
他现在只想停战,然后从大汉身上吸取大汉先进的制度来改变国内的矛盾。
如果不这样,渤海国迟早有天会被庙堂上这群虫豸给榨干,渤海国即便没有亡在自己手中,也将会亡在自己的儿子,孙子手中。
面对大玄锡如此信任,裴颋心头不由感动,同时也为大玄锡没有在开始就听从自己的话而感到遗憾。
好在自己终于得到了大玄锡的信任,也终于能中止这场本就不该打的战事。
思绪落下,裴颋将身子躬下,当着群臣的面坚定作揖。
“臣定不辱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