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4章 你冷静点,你才大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24章 你冷静点,你才大一 (第2/3页)

据;

    一张编号标签,标注所属学校、班组、批次及工种类别。

    修理厂的一楼,检验工作正紧锣密鼓地展开。

    张国强、谭松仁、刘康文、左琢几个师傅坐镇工装平台,各自对照图纸、拿着游标卡尺与千分尺,一件件复测。

    林启明则在一旁负责登记记录。

    等最后一个试制件完成复检,

    林启明翻了翻手里的登记本,把数据递给陈露阳,道:

    “六所技校的合格率从 82%到 94%不等。喷嘴试件的通孔配合问题最多;不少点火线圈模块的走线位精度偏低。”

    “不过整体来看,有四所学校的试件已达到了可装配状态,剩下两所虽存在轻微批量误差,但并不影响用作教学样本。

    这结果可以了!

    相当可以!

    看着林启明交上来的记录本,陈露阳重重呼出一口气。

    这些学生可不是正规厂里的老工人,机床也只是技校的教学设备。

    能将误差控制在±0.2毫米,已经是远远超出他预期的结果了。

    只是……

    陈露阳将目光看向单子上那几件误差超标的试制品。

    失败不可怕,浪费材料也不那么十分可怕。

    最可怕的,是不知道失败在哪了!

    “林哥,你把这几件误差超标的失败试件单独挑出来,再把他们的工艺卡编号找到,咱们对比对比原因!”

    “好!”

    林启明应了一声,立刻提笔标记,将对应工艺卡抽出装好,

    两人随即带着编号,直奔二楼档案间。

    此时的修理厂二楼,原本的乒乓球桌早已从临时饭桌“转职”,变成了资料整理区。

    桌子正中央,整齐码放着六所技校送来的工艺卡、检验表和编号标签,按学校和试制件类型分类归档。

    桌旁,北大力学系实验室的师兄师姐们正在逐一核对、登记、分类。

    而经济系的马进和郭安礼,也跟着穿梭其间,手里一摞卡片、一摞数据,忙得不亦乐乎。

    验收试制件、整理工艺卡是个相当耗费人力的活。

    修理厂本就人手有限,

    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

    陈露阳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马进和郭安礼也一起给喊来。

    反正他们是系里安排帮自己弄材料和写报告的,

    写啥都是写,

    干啥都是干!

    自己人嘛~

    早点熟悉工作环境也好。

    但是让陈露阳没有想到的是,听说要来修理厂,两个人竟然都很高兴!

    尤其是马进!

    之前他们就对陈露阳的修理厂早有耳闻,但是一直没有机会来实地看一看。

    现在好不容易有了机会,可以一线接触实地生产单位,

    两个人二话不说,背着书包就奔过来了。

    “师兄,楼下有几个失败件,我想找出他们的工艺卡,看看问题出在哪。”

    陈露阳说明来意之后,马进和郭安礼立刻上手,三下五除二地把对应卡片找了出来。

    不光找出了那几张失败工艺卡,

    两人还顺手把同款零件中做得不错的几张卡也挑了出来,整整齐齐地一字排开。

    仔细对比了桌子上摆着的几排工艺卡,陈露阳忍不住敲了敲桌子,

    “这问题不就找出来了吗!”

    陈露阳抽出一张卡片,抬起手晃了晃,道:

    “同样都是喷嘴通孔偏大。”

    “第二技校卡片上写的是尾段扩孔采用二次走刀,量具参考内校件。”

    “内校件是什么?”

    “内校件是他们自己之前做的零件。”

    “你用它来量新的零件,要是它自己就有误差,那后面做出来的全都错!”

    “还有这个!”

    陈露阳抽出另一张失败的工艺卡,上面写的是:

    通孔车削后扩至17.8,未试配,直接交件。

    “这不出事才怪!”

    “工艺上是按尺寸来的,可这尺寸不能光靠尺子量。”

    “没用标准件试一试松紧配合,就敢交件?万一偏大偏小,拿什么兜底?”

    马进和郭安礼不懂车工操作。

    陈露阳在旁边激动地说,他们就在旁边安静的听。

    终于!

    陈露阳拿起了那张成功生产的试制件工艺卡。

    “要不说第一技校的这个件就制成了呢!”

    陈露阳把卡片举起来在桌上拍了拍: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