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841帮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841帮扶 (第3/3页)

钱不算什么,关键是说出去好听啊!

    谁谁谁跟社员结了对了,帮着他家孩子读完了高中!

    一听就高大上,比出一只鸡好听多了。

    “各位领导,我能不能说两句?”唐植桐觉得这么吵吵只会越来越脱离方圆的出发点,举手打断了讨论。

    “你说。”众人都住了口,等着唐植桐发表意见。

    “我觉得还是帮扶养鸡合适,但不适合买母鸡,也不能走代养。”唐植桐先把结论说出来,顺带观察下几位领导的神色。

    买成年鸡这事难度太大,因为生产队这边的困难户有很多,即便价格跟给押运处买鸡相同,那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至于代养更不行,名义上鸡属于领导,社员卖了还好说,万一中间被黄鼠狼叼走了、生病死了,到时候该如何处理呢?后续都很麻烦。

    “那什么鸡合适?总不可能买公鸡吧?”有人提出了质疑。

    “不选成年鸡,咱们选刚破壳的雏鸡。”唐植桐摇摇头,揭晓答案。

    有句话说得好,你可以相信群众的力量,但别轻易相信群众的智慧。

    在那场伟大的扶贫中,有多少贫困户第二天就把扶贫用的猪牛羊给卖了、吃了?

    小鸡不同,肉太少吃不着,卖也卖不出价。

    “雏鸡?那个更难买吧?”几人你看我我看你,眼下孵化的手段有限,大部分时候都得靠母鸡抱窝,还不等贩子上门收,恐怕就被四邻八舍给预定了。

    “嘿,邮电学院科研班正在搞孵化器,因为过来参加劳动,稍微中断几天,重新捡起来也不麻烦,成功的希望非常大。如果用孵化器的话,能同时孵化上百只。二十来天就能出一窝,到时候每家三只雏鸡,总有一只能是母鸡。”唐植桐捎带手的推销着孵化器。

    “还有这种发明?”有的领导很惊讶。

    “为什么是三只?既然有条件,可以多养几只嘛。”有的领导敏锐的抓住了唐植桐话里的界定词,眼下到处缺鸡蛋,商业局那边都被鸡蛋愁白了头,恨不能下面农户家家养鸡。

    “现在着手开始重启孵化器研制工作,最快6月下旬就能孵化出第一批雏鸡。

    雏鸡差不多养半年才会下蛋,鸡也是要吃粮食的,养多了社员负担重。

    三只刚刚好,从概率上能保证最少有一只母鸡,公鸡可以给社员增加一道年菜。”

    唐植桐快速转动大脑,给养三只鸡找理由。

    话当然是捡好听的说,什么年菜都是虚的,即便养大,社员也是想着去集市上换钱,大家伙对此心照不宣。

    至于养三只的真正原因,是防止若干年后被翻旧账,毕竟多年以后会有人跳出来割尾巴。

    “小唐这个办法好,可操作性还是很强的。”

    “可以跟帮扶学生结合起来,我在这里表个态,我可以帮扶个学生。”

    ……

    孵化小鸡花不了几个钱,单拎出来说显得有些上不了台面,但有对学生的帮扶在,就成了对这边生产队的全方位扶持。

    唐植桐乐呵呵的听着,无论讨论的内容如何,结果都是对社员有益的。

    待事情敲定后,唐植桐把施正则和毕彬喊过来,让市局跟他们对接孵化器的事情,自己不再插手。

    施正则和毕彬很高兴,没成想还没毕业,利用业余时间搞的两个发明已经进入了试用阶段,这是群众对他们努力成果的认可!

    做好事总能让人心情愉悦,今儿的临时会议开的很成功。

    至于鸡蛋的来源嘛,唐植桐没吭声,在这种明面的事情上,还是苏庆祥找后勤部门协调来的光明正大。

    事有轻重缓急,科研班的同学得了尚方宝剑,明儿跟着往这边送物资的卡车一块回城,抓紧时间将孵化器研制完成,苏庆祥则琢摸着如何协调鸡蛋。

    唐植桐更悠闲,喝口水,背着五六半去麦场值勤。

    去的路上,唐植桐又想到了那位相机里没有胶卷的记者,若是他识相的话,今晚的临时会议将是一个多好的素材啊,不过人家一心想干票大的,也未必能看上这点新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