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孟德踌躇 (第3/3页)
陆逊、庞统等人出任,原因就在于此。
可想而知,司马朗只要在大将军主簿的位置上不犯错,一两年后势必能外放大县县令,随后若是内调中枢,便是两千石的侍中,若是继续州郡擢升,那便是两千石的郡守。
议定出访使者人选之后,曹操看向荀彧道:“文若,大军此番入蜀,粮秣军械,可要麻烦你操持了。”
先前南下,大军吃用悉数都是汉中供应。
眼下的汉中虽有四、五十万人口,堪称有史以来最为繁盛的时期,可供应先前的七八万大军,加上数万民夫性质的教兵就已经是极为吃力了。再让他们供应五万余大军,那也实在是有些强人所难了。
因此,不论汉中还能提供多少助力,荀彧这边势必要先准备起来。
宁可有备无患,不可措手不及。
“喏。”
荀彧当即应下,毫无异议。
再接下来,曹操却是看向了戏忠和贾诩:“志才,文和,这次要辛苦两位随我走一趟了。”
戏忠、贾诩自然不会推辞,当即齐声应命:“我等俱从明公之令。”
“善!”
曹操脸上终露出笑容,似乎对此番南下极有信心。
事情已定之后,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荀彧等人自然告退,唯有夏侯惇被曹操留下。
等到堂上只剩下两人时,曹操将夏侯惇唤到身前,悉心叮嘱道:“元让,此番局势危殆,我料刘子升恐难网开一面,战事恐无法回避。”
夏侯惇脸上闪过一丝震惊,没想到自家兄长不但没有表现出的那般自信,内心竟然如此悲观。
不等夏侯惇回话,曹操继续说了下去:“若是司马伯达能建功,那事情还有缓和的余地,届时我也不必南下入蜀。若事不能成,我一旦南下,恐怕刘子升绝不会将战事限制于蜀中一地。”
“那该如何是好?”
夏侯惇当真急了,他可太清楚如今的南阳、豫州等地已是何等空虚。
曹操一把拉住夏侯惇,低声喝道:“南阳,颍川必不能保,兖州有程昱、吕虔,汝也不必去管,我只要你死守河南。”
夏侯惇想起先前曹操的吩咐,之前还觉得曹操有些小题大做了,可现在才明白了对方的良苦用心。
于是,夏侯惇用力点头道:“大兄且放心,惇但还有一口气在,必保得河南无恙。”
“糊涂!”
曹操闻言,却是不喜反怒:“我就知汝会糊涂,河南能保则保,若不能保,汝一死了之,留下我等该如何是好?”
夏侯惇有些恍然:“大兄的意思是……退保关中?”
“善!”
曹操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夏侯惇军事所长了了,但政治上却很是出众。
“不错,若真到了河南守不住的时候,汝务必要将天子和文若他们带入关中,死守潼关待援。”
夏侯惇这才明白为什么曹操要单独留他下来了,于是重重点头道:“惇必谨遵大兄之意。”
“待吾走后,汝可令徐商领精锐部曲先行驻防潼关,整顿防务。再令严匡前往轘辕关,以应援阳城,加强东南防务。”
曹操仔细吩咐道:“吾再表汝麾下秦琪为中军校尉,统领本部部曲保护天子,必要时刻,护佑天子前往长安,我自会令枣衹配合于汝。我再留下任峻辅佐于汝,其人忠谨可靠,颇有谋略,汝有疑难之时,可先询问文若,若是依旧不解,可再询问任峻。”
曹操将一应事情安排的明明白白,夏侯惇只需萧规曹随即可。
夏侯惇对此自然全无意见,反而有一种满满的安全感。
在夏侯惇离开之后,曹操坐在堂上,良久之后长叹一声:“既得陇复望蜀,何苦哉。”
此时此刻,曹操最为后悔的事情就是不应该在拿下汉中之后,继续南下争蜀。
若是当时能够克制住贪念,只是固守白水关至白马塞一线,安然将汉中吞入腹中就已是足够了,局势也绝对不会急转直下,恶劣至如今这幅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