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30章 懿之险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630章 懿之险计 (第3/3页)

繁城县。自这里向东南,可至雒城,若是往东北,则可至绵竹以东五里处转入金牛道。届时若是绵竹未曾失守,我等可带着绵竹的守兵和物资一同撤退,若是绵竹已然失守,我等也可以直接退往涪城。”

    曹仁忍不住夸奖起来:“仲达真知兵也。”

    司马懿入成都之后,竟然想到去翻阅成都地理杂志,了解各地道路,仅这一条,曹仁赞他知兵就绝不为过。

    曹昂也是长松了口气,脸色好转许多,更是露出了笑容,也跟着夸赞起司马懿来。

    司马懿却是十分谦逊,随即又道:“涪城李整,素来有勇有谋,料想其得知雒城失陷之后,必会加强绵竹守卫,并转运物资。不过主公还是得尽快给其中下达命令,也好免去他后顾之忧。”

    “善!”

    曹昂从善如流,当即签署了命令,让使者立刻出发,赶赴涪城。

    紧接着,曹昂带着司马懿,杨修去寻庞羲,然后联合庞羲一起给刘璋进行施压。

    得知雒城失陷,庞羲也是慌了神了。虽然成都如今还不算被彻底包围,可金牛道一断,成都再想获得物资补充可就难上几倍了。

    于是,庞羲也不再迟疑,直接跟着曹昂去了州府。

    与庞羲一般无二,刘璋在得知雒城失守之后也是大惊失色。

    接下来,庞羲、司马懿、杨修等人亲自上阵,轮番劝说,刘璋本就动摇的更加厉害了,而在这时候,曹昂开口加上了最后一颗砝码。

    “若是明公眷恋成都,难以自醒,我等不会在此坐视局势恶化,当于后日离城东撤。”

    曹昂图穷匕见的威胁道:“届时,根据朝廷和大将军的诏令,庞将军会与我等一并离开,还请明公莫要阻拦。”

    刘璋再也坐不住了,庞羲所部尚有一万四千余人,相当于成都城中半数兵马。若是连他都走了,那这成都也别守了,索性直接开城向左将军请降吧。

    刘璋终于做出让步,同意了东撤的计划。

    刘璋同意撤退之后,司马懿当即敲定了计划。

    成都城中尚有粮食一百余万石,各大士族豪强以及百姓家中也有不少粮食。

    蜀中之战至今已经一年半了,士族豪强自然不会不知道粮食的重要性,自然是想方设法的囤积,而百姓之中,也是如此,但凡家中还有些余财的,也会想尽办法换购成粮食。

    百姓的家私自然是没法与士族豪强相比,平均下来每家每户能有个十天半月的存粮就很好了。只是成都城里最少还有十余万百姓,架不住这基数巨大,真把这些百姓手里的粮食集中在一起的话,那也是一笔不小的数量。

    司马懿预估,这部分粮食应该也有数十万。只不过这些粮食可不好征收,至少现在不能征收。

    因此,在司马懿的计划之中,要先在成都城中征集青壮,最少可得两万余人丁,然后组织他们运输粮食。

    如此一来,既可以将成都青壮一起带走,增强己方的兵力和实力,又可以将累赘的老弱妇孺留在成都城中,给左幕军背上一个巨大的包袱。

    因此,撤离时,先以曹仁所部为主,先期巩固郫县、灌地和繁县三地,将粮食转运出去。等到粮食转走后,大军再尾随撤退。

    撤退序列为曹仁为先,然后是蜀军,接着是东州兵,而曹昂则亲自殿后,只是诸军骑军将全部调拨给曹昂所部,由他统一调度指挥。

    如此兴师动众,自然瞒不过左幕军的眼睛,但司马懿依然有信心执行成功,原因有三个。

    第一个原因是这一整条路线左侧背靠岷江,而右侧则靠着沱江,可谓是两面邻水,完全不虞被左幕军袭扰,可以极大的提升转运效率和速度。

    这也是司马懿这个方案最重要,赖以为基础的客观条件。

    没有这样两河夹一条道路的地形,在数万精锐左幕军的眼皮子底下,动用两万多民夫,转运近两百里地的距离,实在是有些自寻死路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