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忠义将军终投水 (第2/3页)
,这无凭无据之事,搞不好反而会连累了何家老小。
于是对于此事,李宓也颇为谨慎,即使在血书之中对于预言之事也是只字未提。不过却是提到了那杨相国(杨国忠),与安(安禄山)、史(史思明)二吏,以其忠谏之言,提醒圣上对于他们几人要格外的小心。
且经此一役之后,李宓对于何履光也是十分熟悉了。知道他也是位忠义之士,平时对于杨氏兄妹也是颇有微辞,将此血书将于他手,若有机会能够上达天听,能够提醒圣上悬崖勒马,那便也算得尽了这为臣的最后一点儿忠心吧!
颤抖地取过血书,对着何履光缓缓跪倒下去,李宓满目忧伤,恳切地哀求起来,“何大人,李某死不足惜,可唯有一谏,希望大人能够代李某转交圣上,切记亲手转达,断然不可再信得那些奸佞小人与那貌似忠良的伪君子了!”说着,狠狠三记叩首,直叩得额头鲜血直流,尚才罢休。
何履光见他如此绝决,心中早已被其所动。不过是一纸谏言,即使会让他两肋插刀,肝脑涂地,他也在所不辞。可惜如今不比往日,外有蛮军围困,内有军心动摇,二十万大兵所剩无几,这一纸血谏又如何能交到圣上手中呢?这不是强人所难吗?
想到这里,何履光不禁犯起难来,愁眉不展,满目凝霜,举目眺望正北,心中一片茫然。
“元帅啊!您这不是有意为难下官吗?明知吐(吐蕃)南(南诏)联军此刻士气如日中天,而咱们的将士却早已无心再战,此事下官怕是要辜负元帅了!”
此言出口,李宓甚为感伤,仰天长啸一声:“天亡我矣!天亡我矣啊!!!”随后,不由分说地将手中那鲜血淋漓的谏书塞进了何履光的怀里,纵身跃入了满是浮尸的洱河中去。
身后,何履光惊恐失色,厉声高呼,但最终却只见得那如同鲜血一般的水中,泛起一片涟漪。等那识得水性的亲兵赶来寻找之时,哪里还能分得出谁是元帅,这满河飘荡的浮尸,早已将这河水都要阻塞得快要无法流淌了。
南诏王宫之内,紫陌心烦意乱地抱着孩子躺在自制的吊床纳凉。这几日来,那国师阁陂和尚,真是发了疯似的,天天都能听到他在诵经念佛。每日夕阳一下,便能听到他那令人烦心的声音,搞得紫陌常常是顶着小角,拖着尾巴丢人现眼地躲在那憋闷的密室之中,可即便如此,那声音却依然回荡,仿佛能够穿透任何物质一般,搞得紫陌常常失眠。
对于此人底细,紫陌不过是道听途说。那日见他僧衣布履,本还以为他不过是位普通僧人,可谁问过怡冰才知道,他竟出身王室,乃是王的兄弟,自小出家为僧。年纪轻轻便有一身高强的佛法修为,被先王亲封为国师,可多年前却突然失踪,如今跟着吐蕃而归,想必也是知道这战事的严峻。
紫陌对此并不以为然,因为那日城上,他将自己称为尊者,这便说明他对自己并无恶意,而让她更为苦恼的,却是那让她快要疯狂的孩子。
这日午后,已是精疲力竭紫陌,再次无奈的躺倒在了吊床之上,任凭那可恶的小家伙伏在自己胸口甜甜入睡,她已再无一点儿力气反抗他那恶心的口水了。
没想到这带孩子比那上战场更加令人疲惫。那狡猾的小子更是比他那无赖父亲更为心烦。原本以为他这龙族之后,饿时可以用鱼汤充饥,谁料他竟比普通孩子更为挑食。不仅不喝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