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盛世 第三十二章 大汉天军(三) (第2/3页)
记得大汉国最后,是亡于各地军阀割据的,这就是地方势力过大的祸害。因此大汉皇帝决定,在民政上,仍然放权给各郡国,但在军事上,各郡国的权力一律收回!
记得后世地中国,各地方上根本没有军权,所有地军权,都由中央统一管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是毛太祖的著名论断,也是屡经验证的真理。
不过大汉国时候和后世中国不一样,那个时候,一个电报、一个电话,都只需要几分钟就能传遍全国,但现在这个时候,要跨越几千里地距离,常常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
因此刘常满决定,在全国设置五个大的军事集结点。最大的军事集结点,当然是关中一带。…16
关中天府之国,养活十来万军队丝毫不成问题。而从关中出发,前往汉中、巴蜀,都是比较方便的,因此刘常满决定,建立关中大军区,在长安一带驻兵五万,沿长城一线驻军两万,汉中驻军五千,巴蜀驻军五千,一共八万人。
这八万人,全都是大汉国精锐中的精锐,成员构成除了世家子弟、名门之后外,其余的全是从各地的新兵中,挑选出条件最好的送入关中,成为大汉国的“志愿兵”,也就是募兵。
第二个大防区则设在东垣一带。当初大皇帝说要把第二个大防区设在东的时候,很多臣子都茫然不解。毕竟东垣这个城市,并不算出名,北有蓟城,
、鹿,西有晋阳,哪个都比东垣重要得多。
但刘常满却知道,东垣,也就是现在的石家庄这个地方,正是北方边境最重要的战略要地之一,而且它正处在中心地段,又扼住了太行山的咽喉,最适合建立防区。
新中国所以把防区建在北京,那完全是因为北京是首都的缘故,要说起战略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北京尚不如石家庄一带。
第三个大防区,当然是建在彭城。这里正是传统上齐、楚、魏三国的的交汇处,而且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正是大防区的重要位置。
而另外的两个大防区,一个建在了长沙,另外一个,则完全出乎了所有臣子的预料:建在了无终!
对于大汉国来说,如果说岭南一带,是蛮荒的话,那辽东一带,更是绝不适合人类生活的地方。那里常年苦寒,也没什么产出,粮食一年只能一熟,对于以农业为根本的大汉国来说,实在是没有用处得很。
可大皇帝这次,却不听任何臣子的意目前了,执意要把这个大防区,建在了大汉国臣子们认为几乎毫无意义的辽东一带。
他们都不知道,大汉皇帝心里,正对高丽国和扶桑国打着主意,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