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wbshuku.com
第五卷 盛世 第二十七章 养儿之道 (第1/3页)
对于大皇帝来说,对于皇家子弟的养育,有许多可借鉴的模式。
一个国家的继承制度,会深深的影响到社会生活的任何一个方面,这一点毫无疑问。看看中国古代皇室间的内战,民间财产的争夺,都能很清楚的看到中国沿袭的继承制度的巨大威力。
商朝的时候,中国采用的主流继承方式,乃是“兄终弟及”,而到了周朝,采用的主流继承方式,便确立成为了“父死子承”,后来更进一步明确为嫡长子继承制,所谓“殷道亲亲,周道尊尊”是也。
所谓嫡长子继承制,就是只能由嫡传长子,也就是正妻所生的最大的儿子来继承家业。因为这样指定的继承者就只有一个人,所以从此之后,就被牢牢的固定下来了。
比如说大汉皇室刘家吧,刘邦膝下共有八个儿子,其中长子乃是刘肥,但刘肥的身份却低,甚至连“庶出”都算不上,只能算是“婚外情”所生,甚至一度刘肥都随人家曹家的姓。
而刘邦的正妻吕雉,所生的唯一一个儿子便是刘盈,因此,刘邦的皇位,自然是要传于刘盈了。刘邦当初有意想废太子,那他废太子之前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吕雉地后位给废了。再把戚夫人扶上后位,这样才好立戚夫人唯一的儿子刘如意为皇太子。
当然,在没有了嫡子的情况下,或是嫡长子因犯错误被剥夺了继承权之后,家长或者皇帝还有两种选择,那就是“立长”、“立贤”。
但很多时候,嫡长子就既是嫡子,又是所有兄弟中的长子。所以一旦嫡长子犯了错误。那就唯有立贤一道可以选择了。
然而“贤”这个玩意。很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因素在内,又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答案来确实谁“贤”谁“不贤”。老皇帝活着的时候,也很难判断哪个儿子最适合接任,而别说一旦老皇帝暴毙,没有时间指定继承人的时候了。
每每到了这个时候,就最容易发生兄弟阋墙,外人得利地事情。这在历史上层出不穷、屡见不鲜。
不过幸好对于大皇帝来说,有许许多多地养育皇子地模式可供借鉴。
历史上的大汉朝,皇帝的儿子当然都要封王,然后由诸王在各藩国生息,为大汉皇室绵延血脉。一旦皇帝无后,或者是帝国都城发生什么意外,各诸候都有义务前来勤王——既然高皇帝规定“非刘不得为王”,那基本上诸候都是高皇帝的子孙。所以不管谁做皇帝。那都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应该来说,大汉朝这种模式,很是有利于保证天下一直在刘家人手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b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