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卷 盛世 第十五章 巡狩重典(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卷 盛世 第十五章 巡狩重典(三) (第2/3页)



    当然,任何一个思想体系取得压倒性优势后,它自然会抑制其他思想体系的发展。所以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其他思想体系就慢慢衰落,唯剩了一个儒术。

    而没有了竞争,没有了“从生活中提炼知识”这个根本给儒术输送养分,儒术就在那里慢慢的腐烂,一直到宋明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口号,将儒术的根本彻底斩断,儒术终于烂成一堆臭狗屎为止。

    而在儒术本身的系统之内,确实也有许多维护权威的说法。“为尊者讳,为亲者讳”就是其中著名的一条。

    皇帝干了错事,是要替他隐讳的;自己父亲杀了人,那是绝对不能去告官的。本来这种做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确实说不上对错,但等儒生们把它推而广之,那就颇有以偏概全之嫌了。

    再等儒生们把它最大化,“为尊者讳,为亲者讳”变成了“为尊者永远正确,为亲者永远正确”时,上位者、前辈的权威被无限放大之后,儒术就开始变成了一种教条的、死板的、没有任何生机和活力的工具了。

    刚刚当上皇帝的时候,刘常满甚至有意的撇开儒家的东西治国。但当了这些年皇帝之后,刘常满已经深深的发现,“儒”在中国,它并非完全是儒术、儒生,甚至不完全是儒家、儒教,它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一种观念,从远古至今,几千上万年来缓慢养成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习俗。

    从这个意义上说,孔子并非创立了儒教,而应该说,他总结出了儒教。

    孔子总结出来的那些东西,是避不开绕不过的,因为它就流淌在每个人的血脉中。不管怎么样,中国最终都要走到儒教的道路上,这是由我们的民族性格和生活习俗决定的,绝非人力可以扭转。

    “既然这样,那就只能对儒教作一些改良了。幸亏这个时候,还没有那么多的腐儒,更没有那么多皓首穷经的无聊傻冒老先生,这个时候,离孔子的时候还近,应该还来得及吧?”刘常满心里想着。

    见皇帝站在峭壁前,望着鸽子飞进飞去,就是不言声,三个臣子也不知道皇帝在想什么,没有一个人敢说话。

    “好了,我们出发吧,今天晚上,还要在单父吃饭呢!”站在自己最初起事的地方,刘常满终于想通了一个很大的关节,心里顿时觉得舒畅了不少。见三个臣子都看着自己,便笑着说道。

    丰沛两地认识他们的人实在太多,刘常满既然是微服,当然无法前去。

    不过单父可就不同了。虽说当初吕泽是单父县人,但其实早就搬到了沛县,起事后,刘常满虽然去单父帮过一段时间的忙,可那个时候他只有不到十岁,现在已经是二十多岁的青年,倒也不虞有人认出。

    单父的城市,明显的比原来漂亮了不少。不光是城里,城外的人口密度,也明显的得到了增长。一路上看看庄稼的长势,倒也还好,刘常满的眉头,慢慢的舒展了开来。

    “大哥,转秧呢?”刘常满大声的问着一个正在给春红薯转头一遍秧的农夫。

    “是呀。公子有什么事情要问么?”见刘常满诸人衣饰不凡,那农夫连忙停下手中的活计,站起来问道。

    “大哥,我就想问问,你这红薯,现在一亩地能产多少斤呀?”见到自己推广的红薯种了很大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