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第5章 巧解诗意 (第2/3页)
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天生”十六句,写人生富贵不能长保,因而“千金散尽”“且为乐”。同时指出“自古圣贤皆寂寞”,只有“饮者留名”千古,并以陈王曹植为例,抒发了诗人内心的不平。“主人”六句结局,写诗人酒兴大作,“五花马”、“千金裘”都不足惜,只图一醉方休。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怀。“天生我材必有用”句,是诗人自信为人的自我价值,也流露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
林如海听了点了点头,不过他还是开口道:“玉儿说的是字面上的意思,那这将进酒,还有什么其他的意思吗?”
黛玉点了点头:“李白的人生,可谓是悲剧的人生。《将进酒》一诗,是其悲剧人生的写照。当然有人称《将进酒》是李太白的颠峰之作,也有人称那不过是他醉酒后的胡言乱语。可是玉儿认为《将进酒》实际上是李白的自我独白,是他的肺腑之言,同时也是他的绝望之歌。
李白深知生命有限,价值无限的道理,把人生从头到尾看了个通透。黄河之水、镜中白发,都引起他对生命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果说曹操把其感叹和忧思浓缩在一滴朝露上,那么李白则是将之寄托于江海。任何个人都不过是历史长河中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土,区别只在每个人在这条道路上留下的足迹的深浅。人既然存在,他就不得不存在。既然活着,他不得不活着。既然存在,既然活着,就应当做点什么。在李白看来,这正是其自我存在的价值所在。他所高唱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并非如某些人所指责的消极的享乐主义的人生态度,相反,李白是在鼓吹人应当积极把握现实人生,努力创造自我价值。如果仅仅从诗句字面上作出负面的解读,则显得十分肤浅,也难得诗旨,违背了“诗仙”本意。
当然强烈的自信以及狂傲不羁的处世态度也是李白极具个xing的一面。具体就表现在了“天生我才必有用”这一句了,而敢自许“天生我才”,放眼古今,恐怕惟李白一人而已。这种狂傲不羁源自强烈的自信,而这种自信乃是大唐帝国的文化心理,是华夏子孙的民族性格。李白对自己充满信心,丝毫也不怀疑,甚至于认为获得表现自己施展才华的机会是理所当然后的事,是天命所归。因此他敢在天子面前撒狂,敢叫高力士提鞋,更不在乎钟鼓馔玉,千金散尽。他始终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独立个体,才华故然天授,也是其安身立命之本,是其狂放不羁的凭靠。可事实上上,这也是李白的一个悲剧性格因素。当自我实现的强烈需求没能及时满足或是根本就未能得到满足时,矛盾和痛苦也就产生。需求越强烈,矛盾越深,痛苦愈盛。李白不可能走得出自设的性格陷阱。
李白也曾是有抱负的人,自也是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尽管才高八斗却难以如愿。只因上层官僚的排挤和打压使得他不得不远离政治。面对这种施不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