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千零三章 天下岂有四十年之太子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千零三章 天下岂有四十年之太子乎? (第2/3页)

,没憋好屁!

    “我去看看九弟!”朱常治挣脱了,一溜烟跑的无影无踪,就留下了一段回音。

    皇位当然好,哪怕朱常治十岁年纪,也知道他今天享受这一切,都是来自于我的皇帝父亲,但朱常治更知道,这个皇帝,不是那么好当的,做个昏君就只能受气,做个明君,又太难太累了。

    朱常治在父皇言传身教之下,又对昏君由衷的拒绝。

    “小兔崽子。”朱翊钧看着逃跑的朱常治,笑了笑,他就没用力抓,否则朱常治岂能那么容易挣脱?

    等朱常治跑远了,朱翊钧才让冯保取来了奏疏,继续处理国事。

    二月份会试的主考官、同考官已经确定了下来,会试的题目已经呈送御览,皇帝可以从里面挑一个封起来,也可以自己拟一个,算学试卷也是如此,格物院一共出了九份卷子,陛下可以从中勾选。

    四川总兵刘綎从东吁前线回到了四川,回大明腹地休整的同时,也是对播州杨应龙的威胁,杨应龙最好不要自误,否则刘大刀肯定砍了他杨应龙的脑袋。

    广西今年有了新的状况,关隘封闭,禁止了安南人入大明务工。

    去年有些安南人到大明砍甘蔗,砍完了居然不肯走了,偷偷留在了深山老林里,给地方衙门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今年封关后,对这些家伙进行了抓捕,摘了铃铛留下做了苦役。

    让广西总兵戚继美意外的是,有不少安南人,宁愿被摘了铃铛,也愿意到大明来,现在安南的局势很差,四家乱战,搞得一团糟。

    两广巡抚刘继文奏闻,来自安南国的舶来粮,还在不断的增加。

    朱翊钧仔细询问了些问题,朱批之后,将两本奏疏下章了兵部和户部。

    安南现在乱了,四大家族一面朘剥粮食和夷奴,一面彼此攻伐,兵祸加上粮食出口,让安南正向着深渊滑落。

    粮食就是命,在这个仍然以小农经济为底色的当下,安南如此出口粮食,让安南的秩序,正在走向瓦解。

    从万历六年,张居正提出舶来粮这个概念至今,安南的局势一步步的恶化,安南去年遣使到大明,乞求大明皇帝能够开恩,停止舶来粮贸易,但皇帝拒绝了,甚至没有允许安南使者觐见。

    诚如潞王所言,大明皇帝的确是个冷漠无情的人。

    爪哇椰海城的金鸡纳树种植面积还在扩大,金鸡纳霜的产量,虽然仍然不能充分供应大明所有的惠民药局,但是相比较前几年,就没有那么紧张了。

    金鸡纳树成为了爪哇的植物黄金,毕竟这东西,真的能治疟疾,而南洋是个疟疾泛滥的地方。

    “咦?”朱翊钧拿起了一本奏疏,有些疑惑。

    大司农徐贞明从西洋搞到了一种小菊花,这种小菊花也不知道是菊花劈了腿,还是蒿草出了轨,具有菊花和蒿草的双重特征,徐贞明广泛培育后,发现了这东西的妙用。

    这种小菊花可太奇怪了,整个生长周期内,都不需要防虫,本来徐贞明当观赏花养的,但很快他就意识到,这东西的妙用,驱虫。

    小菊花整个采下来,干燥后放入烈酒之中,加热晾干加料,如此反复三次后,可以得到浸膏,而后高温高压蒸馏后,得到类似于松枝一样的菊油脂。

    将菊油脂碾碎,放入伍沉香、檀香等香料中,做成线香、柱香,一支可以管一晚上不被蚊虫滋扰。

    “这是如何想到进高压锅的?”朱翊钧有些好奇的问道。

    冯保想了想说道:“都是试出来的。”

    酒、绿矾油、轻油、低温、高温等等,都是挨个试,指不定到哪个步骤就有效果,一点点试,慢慢就试出来了。

    “陛下,灭虫菊不挑地。”冯保仔细想了想,又补充了自己的看法,这东西在哪里都能长,不挑地,甚至不浇水都行,就像是漫山遍野的野花。

    皇帝陛下喜欢种子这事,自从安东尼奥做了葡萄牙国王后,全世界都知道了。

    而且之前,只有安东尼奥获得过陛下的战争借款、购买大明战船的资格,安东尼奥也从不吝啬分享自己的故事。

    这口口相传,以讹传讹,就变成了,向大明皇帝献祭种子,就能换取圣恩,逐渐向着宗教方向流变。

    农学院、宝歧司大司农徐贞明作为陛下农学的授业恩师,有着极大的权力,他什么都想种种,小菊花就是这么发现的。

    不挑地,是让徐贞明决定大力投入的原因,一旦培育成功,就会和蛔蒿草一样,成为一种农户的经济作物。

    “这东西怎么卖?”朱翊钧拿着一支香问道,这支只能管一晚上。

    “一钱银子。”冯保小心的说道。

    “一支?”

    “一支。”

    朱翊钧呆滞了下说道:“徐贞明,他怎么不去抢!一钱银一支!庙里的老和尚,都不敢这么抢香火钱!”

    一钱银子能买三十斤到五十斤米,一支驱蚊香,徐贞明居然作价一钱银,谁舍得点这么贵的玩意儿!

    按徐贞明的奏疏所言,这小菊花,哪里都能长,跟山坳坳里的野草没什么区别,他居然敢卖这么贵。

    “香火钱求不来佛祖保佑,但能求到大司农保佑,不被蚊虫叮咬。”冯保想了想,还是替徐贞明说了句好话。

    去庙里烧香,还是要被蚊子咬,佛祖不管这个,大司农管。

    “能卖得出去?”朱翊钧眉头紧蹙,要他花银子点,他舍不得。

    冯保低声说道:“供不应求,这解刳院研究的很明白,很多瘟病,都是靠着蚊虫叮咬传播,那这香,有些时候,就是一条条人命了。”

    贵是因为人都惜命,穷民苦力们没有银子买这些,但乡贤缙绅都会买些备起来,一旦有了瘟病,关键的时候能保命。

    “陛下,放在皇庄里卖的,一半利都归内帑,两成利归了宝歧司,三成利归农户。”冯保想了想又解释了一番其中的分成,和官厂的分成几乎一样,驱蚊菊都是在皇庄农场里种。

    “那确实不贵。”朱翊钧一听是为了保命,立刻觉得不贵了,一听一半利归了内帑,就立刻不计较价钱了。

    皇庄铺满了大明各府各县,维持这些皇庄京营,也是要银子的,皇庄的东西,就一个字贵,能卖那么贵,还有人买,是因为皇帝的信誉。

    都是真东西,好东西。

    “咱大明的有钱人真多。”朱翊钧觉得能这么贵,还能卖到供不应求,让人感慨万千。

    冯保也是连连点头说道:“确实,多到杀都杀不过来。”

    十七年,陛下南巡,杀了622家南衙势豪,那一片,现在又繁华起来了。

    “不要胡说,杀性不要那么重!”朱翊钧假装严厉的训斥了一句!选贡案杀人是因为他们罔顾国法,绝不是为了抄家那点银子。

    高启愚是万历二十年的主考官,这是内阁的意见,次辅提议,元辅张居正赞同,高启愚主持这次会试,日后也有了自己的门下了。

    本来,高启愚不配做这个主考官,他一个三甲同进士出身,主持乡试已经是极限了。

    他又没考进翰林院,谁会让他主持会试?

    但凌云翼提议,内阁没人反对,翰林院势微,连翰林院都被高启愚主管,那翰林院学士自然没办法开口反对。

    此时的高启愚手里拿着一份帖子,陷入了为难之中,帖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