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零七章 经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三百零七章 经义 (第3/3页)

一想,却面色大变。他猛地站起身来,怒道:“余良,你好大胆,居然挑拨民族系,人为割裂族群,居心何在?”

    余良大骇,扑通一声跪在:上,连连磕头:“下官糊涂,下官糊涂。”

    杨华咆哮了半天,这才平息下心怒气,一把将他拉起:“算了,拿本《论语》来,我亲自出题。”

    余良忙从书架上抽出一本《论语》递了过去。杨华随意地翻了一页指着上面的一行字说:“就他了。”

    余良和赵行德将脑袋凑过去,同时念道:“夫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杨华点头:“题目就是《让以得之》。”

    余、赵二人略一思索,同时赞道:“好题目,应时应物,想不到杨大人也是儒学大家啊!”

    杨华满头雾水:“什么大家,我胡乱指的。”

    “不

    ”赵行得细声细气地说:“大人,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孔来到一国就一定会知道这里的政事,就是因为圣人有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让五种美德。将军德行高洁,此刻西征,夏地百姓盼将军如久旱之盼云霓,皆敬服于您。”

    杨华被他这一马屁拍得寒毛直竖,竟无言以对了。

    当然,杨华对八股是很不以为然的,这东西太禁锢人性了。可是,不这么考,也没其他好的办法。八股虽然垃圾,可至少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公平一物最为要紧,特别是在人心混乱的西夏。

    “大人,策论的考题也该定下来了。”赵行德提醒杨华。

    杨华摸了摸胡,沉吟半天,这才说:“今年夏地科举的策论……就出个地方兵民比例以及钱粮之间的关系吧。”既然八股选拔不出合格的才,怎么说也得弄几精通财会的人吧。

    “是。”赵、余二人同时领命。

    赵行德突然说:“大人,这次科举取士的名额您也该定一下。”

    “定什么?”杨华大手一挥:“我欲尽取夏土,尽收民心,人才自然是越多越好,只要来考试的,统统取了。此为非常时期的特例,下不为例。”

    赵行德大汗,而余良则一脸的欣喜。

    等商量好一切,杨华怒气也消了,又温和地勉励了余良两句,说:“刚才我说话重了些,余先生不要放在心上。”

    余良感动得热泪盈眶,怎么也说不出来。

    杨华说:“以后就要再用蕃学这个不利于团结的名字了,要改。”

    出了学政衙门,士们还没有散去。

    *************************************************************

    PS:这个月没怎么求月票,数据不太好看。如果各位读者的第二张月票出了,请投给军,投给《宋行》,谢谢!(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