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百万之初 (第2/3页)
下一定铭记在心。”胡世云、严正安点头苏翎点点头。继续说道:“这往更远了说。一旦辽东能够办妥了。我们也才有机会向海西。东海一带延伸。也才能有实力进入蒙古。将这商路拓展得更远、更广。”
这一句。又将胡世云、严正安的心放飞起来。
这跟什么人。便能办什么事。二人以往跟着父亲做事。也不过是将生意盘算得更为精细而已。何况。走得路都是父辈们在开拓。年轻人只能跟着亦步亦趋而已。但这一到苏翎这里。一副远远超过父辈想象的前景。便出现在二人面前。
苏翎想了想。说道:“这接待关内客商。先便是食、宿、行。三字。”
胡世云、严正安都在心中默默将这三个字默念了一遍。牢牢记在心中。
“关内来的客商。这不论以往来没来过辽东。必然有不少人对辽阳都是不熟悉的。所以。我们便要多做些准备。要让这些客商到了辽阳。不至于没人管。连寻个住处也要四处张罗。要知道。如今辽阳城里地百姓、商人可都大部分迁居到了镇江堡。连客栈也都歇了业。这些事情。不能等到人家到了。才去想办法。”
此时的辽阳城。除了那一万多留在辽阳不肯走的人。这几月又陆续回来不少。但只有两万多人。那些店铺、客栈等等的主人。可不知是在镇江堡。还是到南四卫去
苏翎紧接着说道:“先说这住:我给你们选地那所宅子旁。我已经命人将连着地五座宅院全部打通。粗粗做了番收拾。那五座宅院也是原来的大户人家所有。也是按关内的模样修筑地。这家具也都是全的。这改过之后。大约住下一百五十人是没问题的。你们过去之后。便要接受管理这一处地方。该招募多少人。添置什么家什。你们去了再做处置。”
“至于吃食。”苏翎说道。“我也寻了十几个厨子。就在紧邻之处新开了一家酒肆。不过。那原也是一所宅院。只是稍加整修了下。当作酒肆之用。粮食我也调拨了一百石先放在那里了。还有二十多头猪。十几只羊。这些眼下还都是稀罕的。再买得到海州那一带才有。你们去了之后。便可开业。眼下先试着招待辽阳城内地人。什么口味、菜式的。你们到时再去考虑。总之日后是作为那些客商接待之用。”
胡世云与严正安都齐齐望向苏翎。苏翎不由得停下来。问道:“怎么。有什么不清楚的?”
“将军。”胡世云说道。“没想到将军管着数万大军。还能对这事想得这般细密。。。。。。”翎摆了摆说。说道:“这还不算细。你们要想得更深一些才好。”
胡德昌瞪了儿子一眼。说道:“先听将军说完再问。”
“是。”胡世云、严正安也觉得自己做错了。低头说道。
苏翎想了想。说道:“你们也算是大家子弟。这类事情怕只是花银子地份儿。却没有站在对面去想过。这不要紧。从现在起便试试。这接待客商。便要事事从那些客商地身上去考虑。总之要时刻记着这些客商对我们的益处。便不会掉以轻心了。”
“是。属下记住了。”胡世云、严正安答道。
苏翎接着说道:“这些人不远千里而来。这说是为了赚银子。但对我们地作用却是非常重要。远非那点银子能比的。你们一定要慎重处置。最好地结果。是来一个。便留住一个。不仅这次让人满意。下一次还愿意带着更多的商货来辽东。这不仅是吃住要好。你们对人家。也得热心。按你们做生意的话说。这是个大客商。长期的买卖。并且。这不光是一副笑脸便妥了的。要想交朋友一样对待每一个客商。明白么?”
说道商事。胡世云与严正安自然反应要快一些。二人立即连连点头说道:“明白。”还有这行。我已经给徐熙去信。让其尽量让那些来辽东的客商走海路。山海关附近的商人。照旧走陆路进关。其余的都向天津港集中。我已经命令冯伯灵选出一百多条大船。过不了多久便将集中到天津港以及三岔河入海处。这只是备用。供那些无船可用的客商使用。”
说道这里。苏翎微微皱眉。停下想了一会儿。接着问道:“你二人可走过海路?”
“走过。”胡世云、严正安答道。
“管过船没有?”苏翎又问。
“管过。我们都独自带过船队去山东登州。”严正安说道。
“好。”苏翎说道。“等船都到齐了。你们便接管这一百多只船。到时候是你们分出一人去管带也好。或是另外寻人专管船队也好。你们去考虑。”
胡世云、严正安有些兴奋了。齐声说道:“是。”
“这些船。”苏翎说道。“一是装货多。二来走海路也近得多。便于往返。何况在那内海一带。也不必完全依靠季节风向便可行船。记住。这船不仅仅是给那些带货多的客商准备的。到时候哪怕是贩的是几百斤米。也要连人带货给我运到辽东来。做地到么?你们可别做出喜大厌小的事情来。”了想。答道:“将军。若是如此。干脆选一两只船按期往返天津、辽东之间。比如每日一艘。专载这些零散客商。据说在江南。便有这样的船只往返。”
苏翎点点头。说道:“具体的。你们到时仔细商议再定下来。”
严正安问道:“将军。这些船是否要收水脚银子?”
苏翎想了想。反问到:“你们说呢?”
胡世云与严正安相互看了看。那胡世云说道:“若是按将军说地好好招待这些客商。不收当然是最让人占便宜地。这等于是多赚了不少银子。若是在商言商。自然是要收的。不然。长期下去。弊端不少。”
苏翎点了点头。想了想。说道:“收。适才你说按期往返。这个点子好。不妨长期做下去。以后。这不光是对这些客商。还可专门载人。这就跟马市一样。每月逢哪个日子启程。日后也是一笔财路。等到辽东平定。这辽东与关内的往来。说不定因你们这队船而大大拓宽。”
严正安问道:“将军说地是像那些驿站一样?专门迎来送往?”
“对。”苏翎说道。“这算是海上的驿路吧。不过。银子一定要收。这回之所以让你们出面办这事。便是为以后做打算。我们的辽绝不会是第二个辽东都司。日后军伍便做军伍之事。不在插手这些事务。所以这件事不能按军需的法子去做。”
胡德昌心中一动。问道:“将军说地意思。是民间自办这类驿站的差事?”
苏翎笑道:“还是你最有经验。这一说便说到根子上。辽东都司以往都是军民不分。以后我们的军饷便是军饷。对军伍地花销不会再与这些杂在一处。再说。这也给民间多条财路不是?”
胡德昌没有接话。显然在心中琢磨着这条财路地可行性去了。
苏翎便再面对胡世云、严正安。说道:“这是海上的部分。接下来。便是在三岔河入海处、还有海州、鞍山。你们算算脚程。在必须之处。再设立一处接待吃、住地所在。也按辽阳城里这处一样安置。总之要让那些客商下了船。便有地方住。如今三岔河入海处。都只是些草棚。运送军需也就罢了。但那些客商。在家中跟你们一样。都是享受惯的。别将人家给吓得缩回去了。这二百多里地。你们瞧着需要几处。便设置几处。”
胡世云犹豫了下。问道:“海州倒还有现成地房子。不过。那三岔河入海处。可得新建。。。。。。”
苏翎笑道:“不愁。我这里先给你们二万两银子用着。就这么多了。若是不够。只管向你们爹爹要去。”
胡世云、严正安倒没被二万两这个数字吓住。过去或许会惊诧。但如今胡家、严家、傅家。可是将其并未放在眼里。二人倒是被苏翎提出的这个问题缠上了。心里盘算着需要从哪儿入手。辽阳城里倒是事情不多。苏翎也做了预先安排。左右不过是招募人手的问题。可另外几处。可全要两人去办了。
苏翎看到两人的样子。笑着说道:“此时先不忙想得太多。待我先将我所想到的说完。你们下去自管照着去想。”
胡世云、严正安。连胡德昌也都暂时放下心思。继续听下去。
“适才说的是吃、住。还有这行。客商下来船之后。这货、人。都得觅骡马、大车运送。少说还得雇些人手办事。如今袁大人处虽有两万多人专管运送军需之事。三岔河一带闲下来的民夫倒也不会少。按说这雇人、雇车的。倒不算难事。但现今那一带我还没来得及清理。暗地里也还是有些歹人。像牛庄那样的。当初想投靠建奴地。难说还有没有。也难说有没有努尔哈赤派来的奸细。以往只是杀了一批。却不能指望就此省心。”
苏翎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杀人清洗一句。倒是提醒了胡严正安等人。面前对这些生意上的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