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卷 中原路 第四十五章 战潼关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卷 中原路 第四十五章 战潼关㈠ (第2/3页)

祁问道,“刘某观国主也是仁君,贵军对城中百姓秋毫无犯,为何与我等书生为难?”

    “本王是为你们好,若是某天有人再一次杀到汴梁城下,诸位能杀身成仁吗?”赵诚反问道,“诸位若是因兵祸而亡,虽求得己身之仁,却也只是名节得保,于世并无多大益处。”

    刘祁等人默然,他们连崔立之徒都应付不了,何谈为皇帝尽忠的勇气?虽然皇帝仍在,但他们已经将自己看作是亡国之人,有屈辱与痛苦之心,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不过,他们瞧赵诚有些得意的神情,却又像是想用他们为官的模样,都有了不为赵诚所动的打算。

    强扭的瓜不甜,赵诚可没有让他们立刻为己所用地打算,他准备将他们全送进贺兰书院里去,整个贺兰正缺少这些儒士。所谓文治武功,一文一武不能偏废,他可以招到无数沙场奋战的勇士,但治国牧民之文臣却是极少。

    “传我军令,全军开拔!”赵诚挥了挥手。

    一时间,麾下两万余儿郎怒马狂奔,尘土飞扬,很快将汴梁城甩在了身后。随行的还有金国宗室包括太后、皇后在内的十几位“人质”,还有无数地金银财宝与皇家实录典籍。

    乌古孙仲端站在汴梁城上,目送着一群还算“知礼”的强盗远去,胸中满是惆怅、痛心与伤怀。而王若虚与元好问等人却只有伤感,碧空如洗,尚不到大雁南飞时,唯有断肠人远离故都乡土,沦落天涯。而贺兰国王赵诚自始至终未入汴梁城一步。

    黄河边,潼关上。

    巍巍雄关头枕着大河滔滔的奔流,看尽天地变色风云变幻,仍静立不语。汉军及契丹军马步军万户宋平正召集手下众人商议军情。

    他的面前摆放着一份邀战书。这是刘黑马之命送来的战书。贺兰军地游骑屡次在河东出现,刘黑马对蒙古人死忠,又担心贺兰军欲染指晋南富庶之地,他独立难支。所以他一边在晋北整军备战,择日南下。一边试图凭潼关天险而守,邀潼关宋平部,两方夹击,将贺兰军阻隔或歼灭于关河一线。

    刘黑马建议宋平与他联手,将辖下的平阳府兵马都总管李守贤与河中府征行万户奥屯世英地兵马聚到潼关,加强防守,自己则领兵南下,欲拒河而守。

    宋平收到刘黑马这封书信,就将书信在手下众人面前公开展示。众人都忐忑不安。贺兰国王已反地消息已经在潼关内外传播开来,这里所有人也都知道蒙古已经遭到了重大地打击,连可汗都被杀了。

    契丹千户古哥偷偷看了看宋平此时地脸色,从宋平那古井不波地脸上,看不出什么异样来。他和身边的所有千户都是追随宋平多年,一向唯宋平马是瞻,只是眼下这个情形却是诡谲不测。让人有些捉摸不定。

    身为蒙古人附属军队中的一份子,他们本都应该为蒙古人尽忠,可是古哥等人知道,来自中兴府的钱、粮、马匹与箭矢。仍然源源不断地运到潼关,甚至比以往更多,更频繁,几乎每天都有行色匆匆的人进出潼关,甚至与宋平密谈。这代表什么?至少这表明自己一向信任的宋平宋大哥与贺兰国王是站在一起的,将自己诸人蒙在鼓里。人人都不说话,心知肚明地等着宋平主动开口。

    然而。宋平却是问道:“诸位千户说说看。刘元帅欲派两军前来我关,共守潼关。以拒贺兰军入关回师之势,我军应该如何应对?”

    众人你望望我,我望望你,都指望着别人回话。宋平的目光看向古哥,古哥不得不硬着头皮道:“将军,此事不妙啊。”

    “哦?古兄弟请详言,我军有潼关天险可守,又得平阳府与河中府的兵马助阵,贺兰国王怎可视我天险为通途无物?”宋平故意怒骂道,“诸位都是久经沙场之人,岂能未战先怯?”

    古哥心里腹诽了宋平一番,才道:“将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