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卷 中原路 第四十五章 战潼关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wbshuku.com
    第五卷 中原路 第四十五章 战潼关㈠ (第1/3页)

    塞外初捐宴赐金,当时南牧已。【风云阅读网.】

    只知灞上真儿戏,谁为神州竟6沉。

    华表鹤来应有语,铜盘人去亦何心。

    兴亡谁识天公意,留着贺兰阅古今。

    秋风乍起,贺兰军整装待,数十面赤旗迎风高高飘扬,猎猎作响。汴河边,河水长流不复返,大才子元好问应贺兰国王之命作诗《壬辰七月十八日出京》。

    自古国家不幸诗家幸,若无安史之乱,也许就成就不了杜工部的“诗圣”或“诗史”之名和他那沉郁顿挫的不朽诗篇。大才子元好问被迫随贺兰国王赴河西,此时此景,犹如徽、钦二帝被北掳时的情景重现一般,国破山河碎,他感叹国家沦丧,只有以诗寄托自己的哀思。

    元好问的身旁,王若虚、刘祁、刘郁等人也站在汴河边回眺望汴梁城,沉默不语。这一年,王若虚五十岁,字从之,号慵夫,元好问四十三岁,字裕之,号遗山,刘氏兄分别为二十九岁和二十六岁。

    赵诚轻笑道:“耶律楚材,你觉得元裕之此诗作如何?”

    “有中原文坛盟主王从之在此,臣不敢造次!”耶律楚材捋着美须笑着说道。

    赵诚的目光转向一边正黯然神伤的王若虚。

    “诗文唯穷真是也,哀乐之真,乎情性,方为佳作。”王若虚道,“裕之此作,乎于情,不事修饰。是为佳作。有杜工部之遗风,立意沉郁,无矫揉造作之嫌。”

    王若虚评价着元好问的诗作,想到此时此地此情。顿感无趣得很。

    “本王早闻中原文士大名,赵闲闲(赵秉文)、王庭筠、周昂等。只可惜,本王来晚了一步,不台围汴赵闲闲应完颜守绪之命所作罪己诏,听说满城百姓闻之皆泣,奈何赵翰林五月病逝,本王未能相见也。”赵诚道,“赵闲闲之誉名,既使我文章不显的河西士人也知其大名。”

    元好问道:“赵公才名,我等末学不及也。”

    “诸位也不可妄自菲薄。王从之与你元裕之的大名本王也是早有耳闻,就是刘氏兄弟本王也是心仪已久。”赵诚道,“诸位随我回中兴府,本王虚位以待也!”

    赵诚这是表明自己地诚意,然而却没有得到这几位老中青才子领情。

    赵诚却不以为意,又道:“本王曾读过元裕之那《摸鱼儿》,那句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让人赞叹不已。”

    “那是元某年少时所作,不过是游戏之作,少年不识愁滋味罢了。”元好问淡淡地说道。那《摸鱼儿》是他16岁时赴并州赶考时写的。因途中碰到一个捕雁的人说,他今天捕杀了一只雁,另一只逃脱的雁悲鸣不止,然后投地而死。元好问听后非常感动,从猎人手里买回了那只殉情地雁,把它葬在了汾河边上,立碑刻下“雁丘”二字。并即兴感怀写出一传世之作《摸鱼儿》: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别离苦,是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为谁去……

    当年他是何等的年轻,过着是优裕地公子哥的生活。然而在他21岁之后,却见到无数烽火、流血与满眼的疮痍,写的最多的却是丧乱诗,大有杜工部复生之势。

    “呵呵。”赵诚轻笑道,“此一时彼一时也,譬如你方才所作之兴亡谁识天公意之语,若天公决定着天下的兴丧,决定士农工商的存亡,我等何必逆天?本王敬天却不信之,只信手中的刀箭,只有刀箭才能护得天下苍生,只有刀箭才能让敌人避我于千里之外。人定胜天也,若是一国有亡国之迹,将所有的罪责全归之于天,则人主无罪乎?崔立辈亦无罪乎?”

    “国主若是如此自负,为何还要让我等手无缚鸡之力地儒士同归呢?”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bshuku.com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