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3章 夺牌!赢的秘诀竟然是……我比你高 (第2/3页)
度突然变陡了。
从侧面看,他的躯干几乎要和地面成45度角,肚子往里凹,腰腹的肌肉硬得像块木板,把上半身“架”在那个角度上。
这时候他的右脚还没离地,脚跟已经抬起来,整个脚掌外侧用力往跑道上“碾”,小腿肚子鼓得像个小山包,连青筋都能看清。
再看髋关节,右腿的胯骨明显比左腿突出,像是被一股力量往外掰,大腿几乎要横着甩出去。
左腿这时候刚落地,脚尖朝内侧扣,膝盖往外撇,形成一个“剪刀”似的姿势。
摆臂也到了最夸张的时刻。
右臂往前甩出的幅度能碰到胸前的号码布,拳头几乎要超过身体中线。
左臂却猛地往后摆,肘部快打到腰后面,左右臂的摆动幅度差了快一倍。
这是离心力对抗与重心控制。
过去!
右脚开始离地时,你会看到他的脚趾用力抠了一下跑道,然后整个脚像被弹起来一样,脚踝往回收,脚跟几乎要碰到屁股。
这时候他的右胯往下沉了一点,大腿带着小腿往前提,膝盖弯得比落地时更大,像是要把腿“卷”起来往前送。
这个重点,就是“卷”。
这样的话,他的上半身的倾斜角度稍微回了一点。
但同时左侧肩膀还是低着,后背的肌肉慢慢放松了些,肩胛骨往外扩了一点。
右臂已经摆过了胸前,开始往后甩,摆臂的幅度小了点,速度却更快。
左臂从后往前摆,肘部打开了一些,拳头擦着腰侧往前送。
等于是在过去的瞬间就已经进入了下弯道的准备姿态!
谢正业则是接近弧顶前,右脚前脚掌外侧先着地,膝盖保持弯曲。
右臀中肌发力,大腿往外拧。
左侧肩膀比右侧低,后背肌肉收缩,肩胛骨往里收。
左臂肘部弯得更厉害,右臂摆到胸前,大臂几乎和地面平行。
过弧顶时。
身体倾斜角度变陡,躯干几乎与地面成45度角。
身体倾斜角度变陡,躯干几乎与地面成45度角。
外侧手臂的摆动幅度更大,有助于平衡身体在弯道上的离心力,同时通过摆臂的力量带动身体向前。
髋关节向右腿的胯骨明显比左腿突出,左腿脚尖朝内侧扣,膝盖往外撇。
过弧顶后。
右脚脚趾用力抠地,然后整个脚像被弹起来一样,脚踝往回收。
右胯往下沉了一点,大腿带着小腿往前提。
上半身倾斜角度稍微回正,肩膀和后背肌肉放松一些。
其实你不能说谢正业做的不好。
其实他在这里做得很好了。
就是对比之下。
没错,又是对比。
沃伦.威尔在这里做得更加的细致,更加的利用好了力学原理以及身体的过弯反应。
简单来说就是——
他的倾斜角度比谢正业陡,但身体没有晃。
因为腰腹和后背的肌肉像钢条一样把姿势“钉”在那里;摆臂幅度差很大。
但左右臂的摆动节奏完全合上了步频,没有一点多余的动作。
脚着地和离地的瞬间,从“碾地”到“弹起”的转换快得几乎看不到停顿,像是脚和跑道之间有根弹簧,一压就弹。
整个过程没有“卡顿”——从倾斜到发力,再到收力,每个动作都像水流过石头,顺着弯道的弧度走,该拧的时候拧得彻底,该收的时候收得利落,连带着身体周围的风都像是被他“卷”着往前跑,没有一点多余的搅动。
现实验这里就少了这样的流畅感,而且过去的时候身体的波动程度更大。
如果放慢动作来看,你就会发现他的卡顿现象会更加严重。
那毫无疑问,卡顿会影响整个速度的发展。
所以从这里开始。
沃伦.威尔开始渐渐的顶住了被拉开的颓势。
下弯道的时候。
更是一点一点的缩短了两个人之间的差距。
毕竟人家还是有实力的人,毕家人家也是今年原本的银牌。
没点水平能行吗?
他要是不在明年跟腱撕裂,估计还能够维持一段时间,甚至最后能不能给博尔特造成一定的威胁都不好说过呢。
毕竟博尔特比他年纪大,下滑的时候万一能够偷一枚金牌呢?
砰砰砰砰砰。
砰砰砰砰砰。
下弯刀的时候,已经分成了明显的两个集团。
第1集团就是博尔特和布雷克。
第2集团就是谢正业和沃伦.威尔。
第3集团也渐渐开始浮现。
美国选手米切尔在弯道上掉队。
渐渐只能成为第3集团的领跑。
而且看他这个情况。
怕是很难追上去了。
按理来说,他今年的状态也不止于此。
甚至在半决赛还打开了20秒。
明显还有余力。
可惜比赛中就是这样。你有没有余力,有没有更强的硬实力,和你在比赛中能发挥出来多少没有一个很直接的关系。
甚至有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发挥。
那发挥不出来。
你就跑不过这些人。
即便这些人原本实力可能不如你,你也一样会输。
弯道进直道。
这个时候观众的注意力都已经被前面吸引走了。
没剩下多少给后面。
或者直接说明白点,就没剩下给后面。
连苏神都被博尔特展现了超级姿态吸引。
更不要说其余人。
因此现场的欢呼声和第2集团的斗法。
几乎可以说没有关系。
切进直道。
谢正业的身体先一步回正。
躯干不再向内倾,腰背挺直,核心肌群收得很紧,让上半身成了一个稳定的支点。他的摆臂立刻换了节奏,左右臂不再有弯道时的幅度差,摆动轨迹贴着身体两侧,前后幅度均匀,肘部角度稳定,每一次摆动都带着明显的发力感,不是随意的晃动,而是通过摆臂带动躯干轻微转动,把力量顺到腿部。
沃伦威尔此时还带着一点弯道的惯性。
身体回正的速度稍慢,但这让他的步长有了优势。他的送髋动作很突出,每一步迈出时,髋关节向前顶出的幅度很大,带动大腿前摆得更远,落地时脚掌外侧先接触地面,然后迅速过渡到全掌,蹬地时腿部伸展得很充分,从髋到踝形成一条直线,把力量完全释放到跑道上。
120米130米。
谢正业的步频开始加快,落地时脚掌接触地面的时间很短,前脚刚着地,后脚就已经蹬伸发力,整个下肢像一套精密的联动装置,蹬地、回收、前摆衔接得没有间隙。
落地时膝盖的缓冲很小,更多是借助踝关节的弹性快速过渡,小腿肌肉在蹬地瞬间绷紧,随后迅速放松,让步伐显得紧凑而有弹性,每一步都扎实地向前递进。
这里体现出他今年身体素质的答案幅度提高,成年之后每一年的身体变化,以及对于身体素质的提升才是最容易看出来的东西。
又因为身体素质的提升以及身体素质的发育,让原本很难搞定的技术动作都开始渐渐变的,可以掌控。
下一个十米。
第二个10米,谢正业的步频又提了半分。他的肩膀不再像刚开始那样紧绷,摆臂时带了点自然的弹性,前摆时拳头擦着胸前过,后摆时手臂贴着身体后侧甩,每一次摆动都像在给身体“助推”。
落地时,他的膝盖微微弯曲缓冲,随即快速蹬伸,脚踝的跖屈幅度比上一段更明显,脚掌蹬地的瞬间能看到鞋底与跑道的摩擦痕迹,每一步都像往前进了一个扎实的突进。
沃伦威尔的步长还在延续,但他开始调整摆臂的力度。
前摆时不再一味追求幅度,而是加快了摆臂的速度,手臂从后往前甩的过程更急促,带起的风都比之前明显。
核心收得更紧,腰腹肌肉随着步伐的节奏轻微起伏,把送髋的力量和摆臂的惯性拧成一股,让每一步的推进都更顺畅。
150米。
谢正业的步频稍微降了点。
但每一步的蹬地更用力。他的肩膀开始随着摆臂轻微前后转动,把上半身的力量更多地融入步伐,落地时脚掌接触地面的声音比之前更沉,像是在积蓄力量。
膝盖的缓冲幅度比之前大了些,却能更快地从缓冲转到蹬伸,整个动作的节奏从“快”转向“稳”。
这个转变很及时。
如果继续按照之前的节奏往下走。
很可能会出现节奏崩塌,步频难以跟上自己的运转。
这样做的话可以提前进行节奏的变动。
优化整个百米的成绩,而不仅仅只是用来前面150米成绩的提供。
还是那句话,这是200米的比赛。
需要考虑的是整个200米的速度。
而不是仅仅只有150米。
沃伦威尔则是摆臂前送。
肘部的弯曲角度稍微收了点,让摆臂更紧凑,配合着步长形成了稳定的节奏。
他的髋部转动幅度也比之前小了些,却更精准。
每一次送髋都刚好能带动大腿前摆到最适合的位置,落地时脚掌的着地角度几乎没有偏差,蹬地的力量均匀而持续。
当然150米过后,谢正业还保持着优势。
因为他前面发挥的更好。
曲臂起跑加上他原本就硬实力更强的100米。
在同样的牙买加跑法下。
当然是压制了沃伦.威尔。
不过这个优势已经很小了。
从过弧顶之后的下弯道。
到弯道进直道的大直道前面是50米。
也就是说在150米之前。
沃伦.威尔都依靠自己更好的技术能力以及准备,反而在这一段压过了谢正业的速度。
这个时候他已经渐渐开始追上谢正业了。
谢正业这一段还是跑的不够好。
不过他毕竟只有19岁,还是有很多细节做的不够完善。
但是这很正常。
沃伦.威尔可是比他大了三四岁呀。
而且还是在最长能力和技术以及身体发育的这三四岁。
你别看谢正业的Pb是19.74。
比沃.伦威尔要高。
但事实上,这是在高原以及大风的情况下出现的成绩。
你要知道他冬训的时候可是只有19.85,顺风0.2米每秒的成绩。
大概也就是硬实力,19.86。
在赛季过程中当然会继续的提高,随着比赛的加深,身体状态的调动也会更好。
但是这不足以让他跑到19.74。
所以。
在零风的情况下。
在莫斯科能跑多少?
在略微湿润甚至有点积水的跑道上。
能跑多少?
在温度没有那么好的情况下,能跑多少?
能不能开19.80?
这才是他的问题。
别看和他的Pb差了这么多,但事实上你想要在平原的地方去开19秒80。
可要比谢正业在高原和大风上跑出19秒74难度更大。
所以这对于他来说也是挑战。
能不能在这一场战胜沃伦.威尔?
就是他能不能夺牌的最关键点。
这个时候沃伦.威尔和谢正业的身位差距。
已经缩小到了两个身位以内。
甚至已经快只有一个身位。
这种两个人比较接近,才是最紧张的时候。
毕竟还有50米呢。
直道过半,两人的对抗开始显露出细微的差别。沃伦.威尔的摆臂频率依然稳定,但幅度又小了些,像是在保存力量,他的核心收得更紧,腰腹肌肉硬得像块板,把身体的晃动压到最小,每一步落地都像钉在跑道上一样扎实。
还有最后50米呢,稍微缓一缓也正常。
200米和100米不同,需要考虑更多的节奏以及体能分配。
即便是全程冲下来,也要讲究一点策略。
牙买加跑法到了150米后。
你就会陷入弱势区。
这个时候其实就是看你的技术调整以及身体本能能不能压制对手。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博尔特或者是布雷克这种妖人。
他们是天妖。
普通人不是。
那就需要做普通人该干的事情。
沃伦.威尔认为这个地方进行一定的减速,进行一定的调整很有必要。
去年他就是在这里吃了大亏。
复盘之后,他想要在这里重新进行调整。
不要重蹈去年的覆辙。
谢正业没有多少停滞。
也没有多少调整和休息的意思。
自从他的摆臂频率以及步频。
都可以看出来。
但是这么一来,你能顶多久呢?
可惜。
他能想到的事情。
人家谢正业也想到了,也有所准备。
直道过半,谢正业突然变了节奏。
注意这里用词是说变了节奏,而不是说他没有继续和之前一样全力冲下去。
这是两码事,只是运动的节奏变了,还是在全力往后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