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百八十二章 二百八十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七百八十二章 二百八十万 (第2/3页)

一役的影响超出了刘狮子的预料,大到什么程度?元帅府都不打仗了。

    援剿营参将李过原本带了千把号人,奉命至陇西剿匪。

    陇西的匪徒极多,山多还是其次,主要还是地方乱,很多所谓的匪徒,前身都是明廷官员、武将及溃兵。

    以巩昌知府乔迁高、宁夏参将屠师贤为首,还有一大群各县官吏,有文有武的。

    经过关中大战,又有大量明廷溃兵游荡于陇西,乱七八糟各占山头打出旗号,是陕西最为混乱的地方。

    兵衙侍郎、督尔伯达来就带着练兵卫挡过他们好几次,元帅府的临凉旅帅杨耀,也率军征剿过他们,都能迅速平定,但军队撤走就又会死灰复燃。

    这帮人滑头的很,让元帅军找到了明军征剿民军的代入感。

    主要还是进山剿匪这事,杨耀和达来都不在行。

    所以刘承宗在李自成归附之后,就任命李过为援剿营参将,前去剿灭乔迁高与屠师贤。

    万万没想到,元帅军在关外取胜的消息至陇西,李过前脚到,那难啃的骨头后脚就投降。

    而且各路盗匪要么就地解散、要么望风而降,不少人还捏着手中兵马,试图在元帅府换个出身。

    就连西安府那些态度暧昧的老文官,也都有所松动。

    刘承宗已经回来,刘老爷就没有出席此次议事,只是在开始前将吏衙的一些事务交给承运,让他报告给刘狮子。

    这会儿承运一摊手:“想要出仕的官员不少,有大才的官员也挺多,但帅府没合适的官职。”

    说罢,他对着书信看了看,抬头道:“因此,大帅,吏衙提议,组建内阁。”

    刘狮子一听内阁这词儿就想笑,知道这是父亲的意思,借承运之口说出来,便笑着问道:“组建内阁,人选都有谁啊?”

    说话的同时,他瞟了一眼礼衙的位置,就见张献忠挺胸抬头,站得倍儿直,生怕别人看不着他。

    不过张部堂注定是要失望了,刘老爷是正经官员,并无建立武内阁的想法。

    承运展开公文,一一念道:“渭南县南居益,曾任福建巡抚、工部尚书,年届七旬,难理庶务,拟为大学士,以咨顾问。”

    “三原县焦源清,曾任宣府巡抚,年近七旬,难理庶务,拟为大学士,以咨顾问。”

    “三原县焦源溥,曾任大同巡抚,年届六旬,拟为大学士,或出巡地方。”

    “武功县马鸣世,曾任户部侍郎,拟为大学士,以咨顾问。”

    承运一连串报出好几位明廷在陕西的致仕官员,令刘承宗奇道:“他们都打算出仕了?”

    当然没有都打算出仕。

    只是在刘承宗关外取胜的消息传回,这些人在态度上有了很大转变,能跟刘老爷谈谈未来的事了。

    工衙的师成我也借此时机,拱手道:“大帅,还有三原县原监辽海军事的王徵,若他能来工衙,卑职愿退位让贤。”

    只这一句,就让刘狮子拧起眉头。

    他能感觉到岭东大战取胜,对整个元帅府上下,以及游离在外的原明廷官吏,都带来很大影响。

    在这段时间里,师成我可能承受了比较大的压力。

    毕竟王徵在制器与西学上有南徐北王的名声,而南居益又曾任工部尚书。

    如今随着刘承宗‘抒萨尔浒之宿愤,血己巳年之旧耻’的一场大战取胜,那些明廷官员更加正视元帅府,元帅府却没有能让他们供职的官位。

    毕竟帅府这几个部堂,刘老爷和承运是谁也不敢说,张献忠又是出了名的脾气大,里面最合适腾位置的人看起来就是与世无争的师成我了。

    何况,他铸炮的模数还是王徵教的。

    “师先生,你若不能胜任工衙事务,我自会另选贤能。”

    刘承宗看着师成我,很认真地说了一句,随后话锋一转,道:“但长久以来,师先生做督造军器,天下无二,陕西没有人比先生更适合工衙的部堂之位。”

    “退位让贤,这样的笑话就不要再说了。”

    刘狮子笑出一声,这才放松了对师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