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章 新的发展 (第3/3页)
下来的两年,随着湘军收复了许多失地,湘军势力也得以极大扩充。曾国藩六弟曾国华升任江西巡抚,九弟曾国荃升任了浙江巡抚。
不但如此,曾国藩的幕僚之中也出了大批人物,官职最高的是现任闽浙总督兼福建巡抚左宗棠,还有江苏巡抚李鸿章,广东巡抚郭嵩焘和湖南巡抚彭‘玉’麟等人。再加上湘军大佬,四川总督骆秉章,湘军实力之强,令人瞠目。
大清现在一共十八个省,即便算上现在还没有建省的奉天(辽宁)、吉林、黑龙江和新疆、***五省,也总共只有二十三个省罢了。
但是仅湘军就控制了四川、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八个省!而且还是大清最富裕的八个省!这八个省连成一片,占据了大清的半壁江山!
从力量对比上来讲,湘军比当年全盛时期的太平天国还要强大,朝廷岂能不对湘军抱有猜忌之心?所以,朝廷绝对不允许湘军再控制那二十万大军。
曾国荃和李鸿章大军开拔之后,朝廷经过‘激’烈讨论,最终才暂时任命安徽巡抚福济北上统帅这二十万人马,配合湘军、淮军作战。
朝廷也是无奈,现在就连胜保那种庸将都派出去领兵打仗了,京内实在是无可用之人,只能选派一个不通战事的福济管理二十万大军。
同治二年(1863年)夏七月,曾国荃率领两万湘军、李鸿章率领两万淮军赴苏北剿捻。两人在长江流域和长‘毛’对阵多年,虽不是百战百胜,但是起码也算罕遇敌手。而且这次捻子又遭受了毁灭‘性’的重创,所以,这次他俩来苏北都是势在必得。
但是,到了苏北他俩才知道自己错的有多么离谱!捻子在苏北采取移动作战的方式,总是采用小股人马偷袭。每个村、每个镇都是捻子的堡垒!
而且因为局势不乐观,所以捻子也空前的团结了起来,张宗禹、侯仕维、龚得树三人之间互相通报消息,配合攻击。这样一来,捻军战斗力大增。
短短半个月内,曾国荃的湘军竟然被这种蚊子叮咬的作战方式给打的疲惫不堪,军中粮草三次被烧,没经过任何大规模战斗,但是却伤亡了超过三千人。
李鸿章的淮军也和湘军差不多,屡屡吃亏。但是捻子在苏北没有占据任何大的城池,曾、李二人‘胸’中有怒气也发泄不出来。
不但苏北吃紧,而且因为曾国藩和李鸿章的调兵北上,导致天京附近兵力减少。驻扎在苏州的李秀成趁机率领十万长‘毛’猛攻天京城外的湘军,城内的守军也配合李秀成一同夹击湘军,最终曾国藩三战三败,损失兵力过万。
朝廷无奈,最终决定调曾国荃和李鸿章迅速返回天京战线。剿捻战事,暂时由福济负责。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福济不可能率领一支杂牌军打败捻子,要想保住僧格林沁用生命换取的胜利果实,必须要再派他人负责剿捻事宜。这时候,朝廷将目光望向了保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