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章 新的发展 (第2/3页)
奉天、科尔沁等多处地方设立祠堂,命令当地官员‘春’秋祭拜,不可怠慢。
李明峰当初在北京曾经暂时借住在僧王府,对僧王也还有几分感情,所以这次他派陈星翰带着人进京祭奠一番,表示了心意。
**********************************
处理完僧王的丧事之后,一个巨大的问题摆上了台面——僧王死后,谁来剿捻?
僧王之死是个意外,此刻捻子已经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若是僧王不死,长江以北肯定会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内平定。
但是此刻僧王死了!那这一切的大好局面就很有可能就会丧失!
河南、山东、江苏、安徽四省是捻子的作战地,现在山东、河南、安徽三省的捻子已经被彻底剿灭,只剩下江苏一境还有捻子。
局面看似大好,实则不然。因为山东、河南、安徽虽然脱离了捻军的控制,但是这三省的实际控制权也没有落到朝廷手中!河南仍然掌握在袁甲三手中、淮北仍然掌握在苗沛霖手中,这两人可不是朝廷的忠臣良将。
僧王若在,他俩必不敢轻举妄动,所以平定捻子之后,整个北方就都算平定了。但是如今僧王不在,苗沛霖和袁甲三失去了压制,那么河南、淮北两地就时刻都有可能再度反叛。
目前在山东南部和江苏还有僧王带去的二十万大军,这部分人马主要由朝廷的绿营兵和团练兵组成。这支军队兵力众多、力量强大。朝廷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重新派人掌控这二十万人马,否则的话,数年剿捻的努力恐怕会付之东流!
军情紧急,朝廷下令让曾国藩的胞弟、浙江巡抚——曾国荃率领两万湘军,到江苏会同曾国藩‘门’徒幕僚,江苏巡抚,淮军首领李鸿章一同北上***捻军。
只不过,朝廷出于某些顾虑,并未授予曾国荃和李鸿章调用那二十万大军的权力。要想剿捻,必须全靠曾、李二人自己出力。
李明峰觉得自己的势力增长极快,但是和曾国藩一比,却还是小巫见大巫!天差地别!
当初李明峰之所以进京求取安徽巡抚,就是因为朝廷下了旨意,要将安徽省划到了僧格林沁的管辖之下,很明显,朝廷的意思就是不想让势力已经很大的曾国藩再多掌握一个安徽。
既然如此,曾国藩就想卖个顺水人情,谋划着让非湘军派系,但是却亲湘军的李明峰担任安徽巡抚。
不过,随着老李的就任直隶总督,曾国藩的计划也泡汤了。同治帝登基之后,朝廷任命福济取代当时的李续宜,担任安徽巡抚。福济是满洲镶白旗人,是满‘蒙’嫡系,主要作用就是去监督、防备曾国藩的。
李续宜虽然被罢免了安徽巡抚,但是没过多久就转任了湖北巡抚。原湖北巡抚胡林翼在安庆之战结束后病死,湖北正好出了缺,李续宜在安庆之战中功劳很大,补上这个缺合情合理。
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