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正文 第六十一章 贾诩心理诉求分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正文 第六十一章 贾诩心理诉求分析 (第3/3页)

饭吃。”

    这只死最低的需求。

    第二种的安全需求,也是大多数人的追求,只是活着不够,还不能担惊受怕。

    整日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今天会不会被打一顿,明天会不会被赶出去。安全感的缺失,是这个时代普遍现象。伴君如伴虎,说不了那一天皇帝一不高兴,自己就得玩完。身为高层的官员都会有这中担心,不用说普通的大汉百姓了。要是惹投靠的世家不高兴,说不了那天就被赶出去了。

    这也是人们的普遍需求。

    第三类的社会需求,是人们在吃穿不愁,安全有保障的情况下,要求融入某一个集体,寻求归属感。

    三国的人物讲究归属与某一个势力,就是大家相互抱团,形成一个组织,寻求归属,构建心理的家园。就连再民间也是一个一个的坞堡林立,普通民众都归属与某个大家士族的坞堡。

    同为古代的四大名著,三国里的人物没有水浒里的人物个性鲜明,就是因为三国的人物属于一个个的组织,有自己归属。

    组织会同化了个人。

    你看水浒里的人物,不管什么样的人来到梁山之后还有个性吗?不管是鲁智深,还是武松都会被梁山这个替天行道的组织同化。

    三国尤其如此,有的是一个一个的组织,而不是个人。

    第四类的尊重需求,说的是一个人不仅要融入集体,被集体接受,还要受到集体的尊重。

    如果在集体中没有受到尊重,大多数人都会脱离这个集体寻找另外的集体归属。三国时的孟达,就是因为在蜀汉不受重视,而投靠曹魏,在曹魏也没有得到重视,就又想回到蜀汉。这种事屡见不鲜,庞统由东吴改投刘备,就是没有受到尊重,许攸后来帮助曹操也是袁绍轻视许攸。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也是因为受到了别人的尊重。

    第五类是自我实现的需求。这只有很少的人能达到,要求完全释放自己的潜能,有自己的用武之地。完全为了自己的理想而生活。

    这类人关心的问题,都是国家民族的大事,有后世的话说就是心中所想都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圣贤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大事。

    你说“来吧,我给你加官进爵。”不好意思,官职对我没有吸引力。

    你说“来吧,我可以给你金银财宝。”对不起,我最不缺的就是金银财宝。

    这类人缺少一个梦想,一个有可能实现的梦想,三国里的顶尖的谋士和武将都是这种层次的需求。

    贾诩现在就是这第五类需求的代表,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被满足了之后,迫切的要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

    周义这里为贾诩描绘了最广阔的前景,

    能最大程度的实现自己的价值,

    能为民族的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贾诩当然要来。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