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正文 第六十一章 贾诩心理诉求分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正文 第六十一章 贾诩心理诉求分析 (第2/3页)

 这都是血淋漓的教训,王朝的更替,伴随的是人口的锐减。东汉也已经要走历史的老路,进入轮回的怪圈,谁能打破这个魔咒,谁就是这个民族的英雄。

    周义不才,虽然不想当什么英雄,可以想为这个民族的向前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周义慷慨陈词。

    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而不是想着在原地打转。这种思维不说在大汉少见,就是再后世也不多见。有多少人只知道维持现状,因循守旧,一直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

    勇武如霸王项羽,想用春秋时候的分封制度来重定秦朝末年的政治秩序,只能落个乌江自刎的下场。

    王莽更是悲催,儒家标准中的完美人物,却想着用周朝贵族的井田制来解决汉末的人口膨胀问题,致死西汉末年生灵涂炭,人口锐减,这才背上千古的骂名。

    在这种情况下,能带领民族继续向前发展的人才最有机会问鼎最高的位置。因循守旧者一定会被淘汰。

    “有这样的改变民族整体命运的机会,贾某当然也要尽一份绵薄之力。不知府君可愿意让贾某参与其中?”贾诩认真听完周义的话面带严肃的向周义说到。

    整个民族只有向前发展,才有出路,要不然只能自相残杀。身为大汉顶级精英的贾诩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

    “贾先生能来,德仁诚惶诚恐,说实在话,先生还是第一个来主动来投之人,拒绝岂不是可惜。”周义笑道,明白的告诉贾诩,你可是我的第一个谋臣。

    “那是贾某的荣幸,以后来投靠的人会越来越多,贾某现在不认主公,以后恐怕就没机会了。”贾诩揶揄到。

    “先生还真是幽默。主公还是不要了,周义承受不起,还是叫我府君或者名字即可。”周义干笑一声。主公的事情以后再说,名义上周义现在还是朝廷的幽州牧,称主公还是太早了些。

    见周义不愿意,贾诩也没有在称呼上与周义计较。主公是迟早的事,何必急于一时。

    后世君臣中的典范,就这样共同踏上了新挑战的征程。

    没有认主仪式,没有基情似火,有的只是对于真个民族前途的关心,和默默的在心里定下的名分。

    马斯洛讲人有五个层次的心理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

    从生物属性而来的低级需求,比如延续生命,一直到进化后逐渐显现的高级需求,比如说释放潜能。

    第一种的生理需求,这是人类必须要满足的需求,要活着,要传播后代。

    乱世中的人们普遍都有这种心理需求。生存是第一位的,为了生存,为了种族的延续,什么事情都干的出来。

    百姓为了生存要起义,胡人为了生存要南侵,汉人为了生存要拼死的抵抗。就包括周义刚来到汉末的时候也是为了生存要在战场上拼杀。

    对这类人来说“别给我谈梦想,我的梦想就是明天可以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