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九章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 (第2/3页)
真正有名望和学识的士子是不会来的。让周义白白的高兴一场。
要说此次获益最大的还是周义,蔡邕讲学,有一部分是为周义的印刷术造势。还专门留出半天让周义讲解印刷术。
毕竟讲学三个月就不全是蔡邕一个人在讲,别的客串的大儒也有几次讲课的机会。要不然大家名望差不多,谁来给你捧场。从这一点来讲,周义觉得和后世的培训班更像了,商学院培训班还时不时的请企业领导,行业专家前去客串讲课。
周义认认真真的为大家讲解了印刷术,大家都各自惊奇。这个时代没有专利一说,大家也不会用这个去赚钱,著书立传也只为文名,为传世。
到了交流环节,就有人站起来提问:“德仁兄,印刷术如此繁琐和神奇,你是怎么想到的那?”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我这也是受到荀子老人家的启发。荀子老人家,教导我们要善于利用工具,才能提高效率。”周义总不能说我本来就知道,这样还不被人打死,还的搬出古人来做背书。
接着周义开始编故事,自己如何从印章中得到启发,突来奇想如果能如印章一样把字印在纸上就好了,于是开始试验,万幸被自已实现了……
下边一片沉默,周义心说这么精彩的故事你们不应该鼓掌吗?
“德仁兄,荀子的话是这样解释的吗?”终于下边有人出声。
你关注重点好不好,我在说印刷术这个伟大的发明,你在给我抠字眼。
荀子的这句话这样解释不对吗?
显然周义低估了这个时代人们对古代典籍的重视程度,对古代典籍是有明确的解释的。还没有人这么解释过这句话,大家通常理解都是要借助外部力量,没有人具体指工具。
周义这样解释就成了墨家的支持者,这可是牵涉到学术门派的争斗。
大汉的这个时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墨家的一切都被认为是奇技淫巧,不值一提。
但是周义不知道这些,为了让大家理解,又鼓吹了工具的重要性。
到最后蔡邕都看不下去了,直接让人把周义叫了下去。但周义的些言辞在士子中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