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六章 暗流涌动 (第3/3页)
自古皇帝对有军权和功劳的大臣,都是打压的态势。许多大将到最后不得不自污,以解皇帝的猜忌。如平定安史之乱的郭子仪连大门都不关,卫青平定匈奴之后立马做一个闲散的侯爷都是这个原因。
“好了,你不要为车骑将军开脱。左骑将军的事情到此为止,不过你们同为军人,我可不想有一日你重蹈左骑将军覆辙。”
看来刘宏询问周义意见是假,给周义敲敲警钟才是真。
“臣的一切都是皇上所赐,当然要为大汉效力。” 这时候该表忠心了。
“如果朝中大臣像爱卿一样那该多好。”汉灵帝衣服惋惜的样子。
看来汉灵帝刘宏对这一场奏对还是满意的。
汉灵帝召见周义之后不久,皇甫嵩就被灵帝召回洛阳,看来皇帝还是不信任皇甫嵩。再加上十常侍扇风点火,说皇甫嵩再平叛中连战无果,耗费钱粮。汉灵帝就收了皇甫嵩左骑将军的印信,削侯减邑,让皇甫嵩去看守皇陵。让天下人大跌眼镜。
在地方军人和宦官的博弈中,宦官完胜,宦官就是皇权的延续。在此时,地方军队实力还没有和皇权叫板实力。但此事也给有军权的地方军人敲响了警钟。
越来越多的地方军人,开始培养自己的势力。并且借着评判的由头扩大手中的财权,人事权,军权。
曹操在衮州,董卓在凉州,袁绍在冀州,公孙瓒在幽州,丁原在并州,刘表在荆州都开始组建自己的势力。
各地起义仍在不断发生,地方军人势力在缓步增长,朝中十常侍还在和士族官员们扯皮,外戚掌控者禁军,汉灵帝依然在西园游乐,周义依然赋闲在家。
汉灵帝不知道发什么神经,召见周义。也许仅仅是为了为了罢黜皇甫嵩所做的准备工作之一,这就不得而知了。朝廷以雷霆手段处理这次政治风波,一切看起来风平浪静,但是大汉暗流涌动,可是朝廷的掌舵人汉灵帝刘宏却看不到,自我感觉良好,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怪不得大家都说,公司倒闭往往是董事长最后一个知道的。大汉将倾,汉灵帝刘宏也是最后一个知道的,不对,是刘宏再也不会知道,刘宏也只有五六年的光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