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心路(二) (第2/3页)
能陪在一边,就像爱月一样,小心地伺候着。
多了一位需要全神贯注的小姑奶奶,朱孝庄还要应付各地官员,不胜其烦。走了一千里,竟然碰到了九位国舅,原来风光的时候,也不知道还有这么多不是亲戚的亲戚,倒霉了,一窝蜂般找上门来。到了这时候,朱孝庄才知道官家的身边的女人何其多,一心盼着朱某人倒霉的真假国舅何其多,多的呀就像路边的牛粪。倒驴不倒架,他们想来找朱某人的晦气,偏就不能让他们如愿。朱孝庄竭尽折腾之能事,来了的不是一身酒气被抬了出去,就是一脸酒水,恨恨而去;一位气量很小的老兄,被朱孝庄一顿臭骂,倒是干脆,直接昏了过去。
国舅们知道在这里找不到便宜,纷纷上书,告刁状。朱孝庄连降几次,进入蔡州城的时候,已经变成江陵府最西边松滋县的县丞。朱孝庄还好,杏儿也没觉得什么,以小丁为首的下人都是一副灰溜溜的样子,有几分象丧家的什么,非常狼狈。
多想好好地休息一夜,明天还要赶路,小丁进来禀报,蔡州知州来访。知州蔡昌四十岁左右,也有些来头:他的妹妹进宫不久,新升了才人,这位老兄是官家的大舅哥,也是国舅呢!
“江陵府松滋县丞朱孝庄,见过蔡知州,孝庄有礼了!”嘴上客气,只是一抱拳而已,腰杆挺得如苍松翠柏,目光如炬,盯着蔡昌。
蔡昌郑重还礼,说道:“久仰学士风采,今日一见,足慰平生了。蔡某准备了一些酒菜,不知学士能否赏脸,小酌一杯?”
孝庄恨透了这些国舅,连带着把自己都恨上了,点头说道:“敢不遵命?”
酒菜人家都带来了,孝庄没有想到。第一杯,蔡昌亲自为孝庄满上,笑容满面:“既然相见就是有缘,况且从官家那边论,我们还是亲戚,来,满饮此杯!”
这是引子,难听的话不远了吧?孝庄琢磨着今天变个什么花样,到底要怎样捉弄他一番?
连饮三杯,蔡昌说道:“州学筹备已毕,学士就来了。蔡某欲请学士给学生们讲一讲,也好督导他们上进,将来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不知能否赏光?”
孝庄一愣,继而淡淡地说道:“朱某才疏学浅,不敢应命!”
蔡昌哈哈大笑:“原来朱孝庄也是一个俗人,我看错了朱孝庄,朱孝庄也看错了我蔡昌,告辞!”
言罢,拂袖就去。
难道,他真的没有其它的用意?
孝庄起身说道:“蔡兄且慢走!蔡兄如果不是一个俗人,朱某近朱则赤,也当不得俗人!”
蔡昌回身,正色道:“明日本官亲自来请,学士务必赏光。”
蔡昌走了,孝庄还是不能理出个头绪来。
蔡州州学规模不小,专业很庞杂,在校学生两千人,显然蔡昌是下了一番功夫的。走马观花的一看,一个初步的印象就是,没什么特色,可以让人记住的东西不多。西京大学就是朱孝庄亲自筹备建设起来的,自然有些看不上这里。
老天爷很给面子,天气不错,州学内最大的建筑——勤思堂,里外都是人。
孝庄登台,大摇大摆地坐在一张椅子上,也没准备什么稿子,大咧咧地讲道:“大宋最才华横溢,最英俊潇洒,被世人供认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知五千年,后知一万载的朱孝庄在此,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如何用十年的时间,变成另外一个朱孝庄!”
“轰”,底下的学生们都乱了,从来就没有见过如此无耻的人,眼前这位傻帽难道真是原来的翰林学士吗?以蔡昌为首的一干官员、年高德劭的长者,连连摇头,没人知道朱孝庄下面会说出什么来。
一名学生仗着胆子喊道:“为什么是十年?”
孝庄看到了说话的学生,指着那小子的鼻子,一本正经地说道:“古人说,十年育树,百年育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