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夜花(二) (第2/3页)
作的军队,不是真正的军队;百戏指的是上竿、跳索、倒立、折腰、弄盏注、踢瓶、筋斗、擎戴之类的杂耍,今日正宴,不用狮豹大旗神鬼之流。
这时,才有下酒肉、咸豉、爆肉、双下驼峰角子等菜陆续上来。
百戏耍了一通,退下,琵琶独奏,应该是小儿队舞了。这时,忽听殿外阁门官道:“太上皇驾到!”
赵桓一惊,按照程序,应该是此地酒宴结束,他亲到龙德宫请安,再进行家宴的。父亲怎么就来了呢?
起身来迎,太上皇、太后入大殿,赵桓拜倒:“儿臣参见父皇!远征在外,不能朝夕问安,真是想死儿臣了!”
这话也不完全是假话,想过亲人,当然也想过父亲。赵桓说着,百感交集,居然掉了几滴眼泪。赵佶道:“皇帝平身,皇后平身,诸位卿家也都起来吧!”
仔细看了看儿子,赵佶道:“也难为你了!你为朕争了脸面,朕无憾矣!好,不愧是赵家的子孙,不愧是我赵佶的儿子,好啊!”
赵桓道:“父皇,二十三弟殉国,儿臣无颜面对父皇!”
赵佶听到这话,也不免感伤,白发人送黑发人,此为做父母最不愿意见到的事情。赵佶拍了拍儿子的肩膀,道:“昨晚,我梦到了梴儿。他很好,还向为父笑呢!此事也怨不得你,该放下的就放下吧!”
平王王妃就在人群中站着,一身白衣,分外醒目。赵桓过去,含泪抱起两个孩子,大的五岁,小的不过三岁!
“皇伯伯,我要父王!”大的哭喊着。
小的还不懂事,不知道父王怎么了,瞧着姐姐脸上的泪水,伸手去为姐姐擦眼泪,道:“姐姐不哭,母妃说哭不是好孩子,姐姐不哭!”
赵桓搂着两个孩子,心如刀绞,瞬间想起无数的往事。再往远处看,一名贵妇,还在带着孝,应该就是张伯奋的妻子。原来见过一两面,记不得长什么样子,但是她身边的老妇就是张叔夜的妻子,所以,赵桓也就顺带认出了她。
平王王妃转过身去,克制地哭泣。
唉,这孤儿寡母,看着真让人受不了。
张邦昌见机,说道:“请太上皇上座,奏乐!”
欢快的乐声响起来,赵桓将孩子放下,收拾心情,搀着父亲走上丹墀!赵佶对太后郑氏说道:“你去和皇后坐,朕要和皇帝说说话呢!”
两个座位并排放好,不分主次,赵桓父子坐一桌,郑氏、云萝坐一桌。
张邦昌代百官,敬酒,赵佶却道:“朕在宫里呆着,好像就听到了集英殿的乐曲。那么远,朕怎么能听到呢?太后不信,朕也不信。朕说,咱们别不信,去看看不就行了。所以,朕就来了!朕提议,贺河西大捷,同饮此杯!”
赵桓起身受酒,感觉到无比的荣耀,酒也是无比的香甜。
琵琶再起,第五盏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