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一章 北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十一章 北客 (第3/3页)

鱼吗?

    “陛下,李相公求见!”裴谊过来禀报。

    唉!

    赵桓长叹一声,心道又有事了,点头示意叫李纲进来。

    赵桓吩咐李纲免礼、赐座,蹙眉问道:“何事?”

    李纲道:“今日上午,有几名北方异族人来到朝廷,请求觐见陛下。臣命礼部的人先见一下,据来人说,他们见到了欧阳澈!”

    北方来的人?

    欧阳澈?

    赵桓急道:“他们真的见到了欧阳澈?快说说是怎么回事!”

    李纲倒是镇定得多,道:“这些人来自于漠北草原的蒙兀室韦族克烈部,部落首领叫押剌伊尔。他们说,见到了欧阳澈是靖康二年的事情,好像欧阳澈已经于去年三月离开草原,向西去了。他们此行的目的是联合抗金!”

    欧阳澈还活着,他没有死,谢天谢地!

    欧阳澈又如何到了漠北呢?

    蒙兀室韦,难道就是后世鼎鼎大名的蒙古族?

    蒙古族,成吉思汗?

    赵桓也不能完全确定蒙兀室韦就是蒙古族,不过从地域上来说,可能性非常大。如果能够联合蒙兀室韦,当然是一件有力无害的事情。有朕在,自然不会让蒙兀室韦再变成另一个女真!

    赵桓再也坐不住,站起来踱了几步,道:“相公以为如何?”

    李纲眯着三角眼,略一思忖,道:“蒙兀室韦距离大宋几千里,中间又隔着西夏、金国,平时通气难上加难,联合抗金又从何说起啊!”

    李纲考虑得很周密,困难就在眼前,又当如何?

    赵桓道:“不管怎样,这总归是一件好事!派一名宰执去谈谈,朕也要见一见的。”

    话说完,见李纲没有告辞的意思,赵桓问道:“相公还有事?”

    李纲起身,撩衣跪倒,奏道:“尚书右仆射一职已空闲两年,臣心力交瘁,难当重任,请陛下明察!”

    可不是吗!自张邦昌罢相,李纲独自担任宰相已经两年了。朝廷里议论不小,造谣中伤,搬弄是非者大有人在。赵桓一直压着,当然有更深一层的考虑。

    坚定地推行军事变革,需要李纲,而让他一人出任宰相,也是想减少掣肘,尽量把事情办得顺利些。另外,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考察一下几个关键的人物。当事人李纲,用人惟贤,尽心尽力,没什么可以挑剔的。遇到事情,虚心征求宰执意见,群策群力,更是难得。

    张叔夜、秦桧、赵鼎三人是最有可能坐上那个位子的人,都表现得不错。

    张邦昌赋闲在家,就连挑剔的御史也说不出什么,可见个人操守还是过硬的。

    而今,军事变革进行到尾声,马上要进入政事变革,是到了再选一个人上来的时候了。一人独相,权利过重,非国家之福啊!

    赵桓扶起李纲,似乎不经意地问道:“相公可有合适人选?”

    这句话倒也不完全是试探,总有三分真心在里面。

    李纲道:“此等大事,陛下何用问旁人意见?”

    赵桓微微一笑,道:“朕就知道你不会说,张邦昌如何?”

    “知臣莫若君也!”

    枢密院那边,离不开张叔夜;赵鼎太过耿直,秦桧人望太差,思来想去,只有张邦昌合适些。

    临别之际,赵桓道:“明日,召集宰执商议撤销三衙、将兵部并入枢密院,相公心里要有个准备呀!”

    李纲面色凝重,躬身而退。

    撤销三衙、将兵部并入枢密院,是军事变革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这是赵桓早就想做又不能做的事情。拖到现在,整整三年过去了,也到时候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