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章 建唐(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章 建唐(下) (第2/3页)

我半年来始终锲而不舍的份上,可否透露哪怕一点点的答案给我?”

    孔慈笑出来,“还是那四个字:无可奉告。”

    “那么至少告诉我,你手上这支起名叫做储卫营的兵马,究竟有多少人?是一百人,两百人,还是上千人?”

    孔慈只是笑,沉吟了阵,“八个字:不多不少,恰好够用。”

    李世民无奈的笑,“等于是没有说。”

    十月初十,也就是逼宫的第二天,在大兴殿的早间朝会上,裴之隐郑重的宣读了韦氏写的逊位诏书,萧造则捧着孔慈献给李世民的玉玺,两人一吹一唱,要求唐王接受玉玺,顺应天意受禅杨氏的天下,唐王却不肯,一再辞让,百官都是很懂得察言观色的人,深谙唐王心意,纷纷踊跃劝进,纠缠了足足一上午,最后唐王万般无奈、心满意足的接受了百官的建议,同意受禅,登基称帝,并迫不及待通知太史局的天官袁充,要他寻找最近的黄道吉日,举行登基大典。

    通过仔细的测算,袁充最后确定十月十八甲子日这天,是黄道吉日,李渊的登基大典因此就定在了十月十八举行。

    当天的上午九时左右,身穿龙袍的唐王李渊在大兴殿正式登基,建国号为唐,改年号为武德元年,改大兴殿为太极殿,同时大赦天下,唐王部队控制的所有州郡,一律免除赋税三年。

    武德这一年号是李世民建议的,理由是因为建国的过程当中,陈兵在前,受禅在后,陈兵称之为动武,受禅是因为有德,所以叫做武德。

    原来的隋朝末代小皇帝侑受封酅国公,在十月十七这天,跟着韦氏一起,搬出正阳宫,住回他以前居住的旧邸代王府。

    至于萧氏,她在十月三十这天,被李世民包成粽子,由孔慈亲自护送到突厥和本朝北方交界的营州,交给始毕可汗派来迎亲的人。在这过程当中,萧氏曾经绝食抗议,但孔慈威胁她说,如果其人绝食而死,就将酅国公送给柳青,将韦氏贬为官婢,掐灭杨家的最后一线生机,萧氏承受不住压力,只得妥协。

    两方交接完成之后,孔慈随即折转长安,从长安到营州,路途十分遥远,他今次送亲,来回足足走了四个月,直到武德二年的二月,才回到长安唐王府。

    在他离开长安的这段期间,圣上一直在酝酿立储的事,李世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