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32章 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wbshuku.com
    第332章 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 (第1/3页)

    没错!刘胤的杀手锏就是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

    汉末三国的战马也是配备着马鞍和马镫的,只不过所谓的马鞍只是一个小布包垫在马背上,让骑手坐起来舒服一点而已。而马镫只是单边的,很长,悬在马匹的左侧,其作用只是为骑手提供一个上下马的方便而已,骑手骑到马背上,这个马镫就失去了任何的作用。骑手在马背上,必须紧紧地拉住缰绳,用双腿紧紧地夹住马腹,这样才能坐稳在马背上。

    所以说,现在的骑兵都是必须经过长时间大强度的训练才可能培养出来,能骑在光溜溜的马背上冲锋陷阵,绝对是一项技术活,马背上的颠簸刘胤深有体会,尤其是战马高速奔驰的时候,更必须全神贯注,全部依靠腰腹腿的力量,手须臾都离不开缰绳,这样才能避免从马背上摔下去。

    而高桥马鞍前后高中间凹陷的设计,限制了骑手的前后滑动,为骑手提供了纵向的稳定性,骑手坐在马鞍上,就如同被卡在里面,除非是战马倾覆,否则不容易掉下来。而双边马镫的设计,则为骑手提供了横向的稳定,骑手的双脚踩在马镫之中,还可以大大地减轻骑乘的疲劳感,为骑兵的长途奔袭提供了可能。

    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的有机配合,使战马和骑手真正地融为一体,而骑手的双手解放出来,便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比如可以双手使用武器,可以在马背上射箭——这个当然地进行严格的训练,否则准头肯定会差得很远。

    历史上,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的出现,是一次最重大的技术突破,让骑兵真正有了质的飞跃,从此骑兵真正地成为了战场上的主角,当值无愧的野战之王。而刘胤的穿越,让这项发明至少提前了一两百年的时间。

    其实在蜀地的时候,刘胤就有很希望制作出马鞍马镫来,用以提升蜀军骑兵的作战实力,但蜀地多山,并不利用骑兵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bshuku.com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