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士兵生活的演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士兵生活的演变 (第2/3页)

要出队见仗,那就要先给出队赏号,并且讲明,打了胜仗,一个兵给多少赏钱。这样才出队打仗。这不是打仗,是做生意呢。打完之后,还要验伤给赏…………总之,要绿营兵出队打仗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深刻体现了打仗就是打钱的真理。而且有时候兵丁扎营在城乡局所的时候,还可以勒索地方供亿,从米粮到小菜到芦席锅帐甚至到洋烟火yao,全要地方提供。省下来的口粮,带兵官有点良心的话,多半和士兵一半一半。还有抓夫之类的,花头很多。

    所以清朝养这个绿营兵很头疼,平时吧,为了省钱(其实也没省多少,每年的粮食转运,军装置办,很占了清朝财政收入的极大一块),把兵都养成叫花子了,一点战斗力都没有。一到打仗,那钱又花得如流水,财政很快就支撑不住。乾隆时候几场大仗,报销下来金川7000多万,台湾5、6000万。到他儿子平白莲教,花了1个多亿。到打太平天国的时候,李星沅四个月120万,赛尚阿11个月550万,徐永缙2个月210万,这是中央拨款。地方自筹的防堵费用那就没数了。中央1年就拨了880万出去,加上地方截留的税收,那真是惊人的数字。到了太平军下武昌之后,中央没钱了,只得分权地方。当时翁同和看户部的几个银库,外银库还有百多万(其中有60万才发的内孥),内银库是干干的了,把木桶底银渣搜出20来两。

    到了湘淮勇营成军的时候,就不能象绿营兵那样发工资了。首先就把行粮和坐粮都取消了,统一标准发工资,但是工钱长了,战兵能拿到四五两一个月,军装费用全部由粮台支付。不要从当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