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84章 我是中校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584章 我是中校啦 (第2/3页)

家伙说的是吉尔—41047的民用型号,精神顿时一振,指了指头顶兴奋的低声向克列斯廷斯基问道:“你们上面同意了?”

    “还没有明确的消息,不过上面的意思似乎是只要不泄露苏维埃的机密,价格高于腐朽的资本主义的产品,问题不会很大,”克列斯廷斯基两眼放光的望着陈耕,小心翼翼的问道:“一年能卖到100辆吗?”

    100辆?

    一辆凯迪拉克Fleetood或者林肯continental在美国的市场售价大概是三万多到四万多美元之间,以官方汇率来算,换算成人民币大概是13万多点到15万多点,当然,这个3.722的官方价不能代表市场的真实兑换比例,但Fleetood在国内小200万的售价显然也是极其离谱的,考虑到润华实业自己家的产品,陈耕觉得就冲着吉尔—41047的体格以及克里姆林宫专用车的名头,卖个七八十万的价格不是问题。

    “我这么说吧,”陈耕想了想,道:“单单我们国内,每年消化100辆也完全没问题,至于国外,日本不好说,但欧洲市场,我估计应该能有300至500辆的市场。”

    “这么多?”克列斯廷斯基的呼吸都跟着急促起来:那岂不是等于一年会有至少四五百辆的产能?

    说起来可怜,从1985年投产到现在,吉尔—41047的总产能还不大1000辆呢。

    “只要你们的定价是参照Fleetood和continental,那就绝对没问题!”陈耕肯定的点头。

    “陈,你说真的?真的能有这么多的销量?”克列斯廷斯基激动的声音都在颤抖。

    他不敢置信啊,这意味着利哈乔夫汽车制造厂每年最少能够给国家贡献1000多万美元的外汇储备,这是多大的成绩?对于赚美元的渠道几乎就只有出口原材料这种方式的苏联来说,1000多万美元?那需要多少的原油和木材才能换回来?但是现在,只需要几百辆汽车就能做到,克列斯廷斯基已经看到了更美好的前途在向自己招手,可也正因为陈耕给自己画的这个饼太好了,克列斯廷斯基反倒是有些不敢相信了。

    对于克列斯廷斯基的担心,陈耕也有自己的担心:“你与其担心我们一年能不能卖掉这么多车,还不如担心你们的产能是否能够跟的上,吉尔—41047一年的产能也没多少吧?

    对了,你们可不能因为追求产量也忽略了质量,吉尔—41047可是会被我定义为汽车当中的超豪华品牌来销售的,油耗高点不是问题,但如果质量方面三天两头出问题……”

    克列斯廷斯基的表情顿时严肃起来:“陈,产能问题你不用担心,你能卖出去多少我们就能生产多少,质量问题你也不用担心,以苏维埃的名义保证,交到你手里的每一辆车都经过了最严格的检测。”

    “那我就放心了,”陈耕想了想,又道:“还有个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