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千七百九十章 该说的也都说了 (第3/3页)
细究,其实都不算合规,但如果放在地方,那就是民不举官不究,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的事情,属于陈曦知道了,只要没严重到一定程度,睁只眼闭只眼就过去的事情。
因为不能细究,或者说,纠缠这些细节,真的没意义,社会是人构成了,人情往来是不可避免的,只要不超过某个范畴,陈曦也只能视而不见,总不会有人认为官僚都是特殊材料制成,没有人情人性吧。
老实说,要真是特殊材料制成的,没有人情人性也是个问题,毕竟法理的根基就是人情!
总之陈曦知道很多很多的事情,就跟刘备有着深入地方的老兵作为触手,陈曦也同样有深入地方的国营厂矿作为触手,双方都能看到很多很多的东西,也同样都被自家的信息渠道无意识的蒙蔽过。
所以陈曦才需要时常和刘备聊一下,确定一些东西,因为有些东西必须要不同的视角才能认识到问题所在,在陈曦的视角之中很正常的东西,在老兵的视角未必是正常的玩意儿,这等错位,才是了解世界参差的基础,没有这种错位,只有一个信息渠道,了解到的东西……
“这种事情,加强监管就是了。”伊籍很是认真的说道,“让每一个人成为圣人很难,但减少他们犯错的机会就是制度的意义。”
“你是这样看待问题的啊。”陈曦吐了口气,然后思虑了一下,看着伊籍询问道,“假设兖州农粮的主官苏庸为了农粮的工人考虑,建设了一个大型的产业园,这个产业园有住宿、医疗、娱乐、教育,但因为规划出了问题,呃,算了,也不说规划出问题了,就只是产业园人手不够。”
陈曦说这话的时候,面上带着淡淡的笑容,但不知道为什么伊籍已经有些颤抖了,他发现这就是兖州正在发生的事情。
“产业园的工人不够,但产业园已经建立出来了,那多余的部分该怎么办?”陈曦带着几分唏嘘询问道。
不等伊籍回答,陈曦就自然而然的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当然是邀请政府的各级人员入住,先将这部分的产业租借给政府人员,什么学校啊、医院啊、娱乐设施啊,这些都可以让政府先用,等以后人手齐全了,再出让就是,假如到时候没办法出让呢,再建就是了,对吧。”
为什么很多国营幼儿园、小学、中学等等会有很多的政府人员的孩子在那里念书,为什么国营企业建设给自家的小区,也会有政府人员入住,等等问题其实都很明确。
“好了,好了,我没有责备你。”陈曦摆了摆手,看着已经隐约出现汗渍的伊籍,并没有将这件事放在心上,因为他从在地方搞产业的时候就知道这种行为不可避免。
所谓的国营企业生态圈,究其本质的话,其实是国营企业和政府生态圈,如果没有政府这个环节的话,还谈个屁的生态圈,只有有了政府,才能成为完整的生态圈。
这个行为真要究其核心,其实不仅仅是兖州刺史部,或者长安自己的行为,任何一个国家,涉及到财政预算这种东西的时候,中央、地方、以及具体的纳税企业都会进行博弈。
所谓的国企生态圈,就本质而言,就是身为具体纳税的企业不由自主的向有利自己的一方靠拢,与另一方形成博弈的过程。
这些实体支出,是必然落到地方的,中央只能收走钱,没办法收走这些已经建好的厂子、医院、学校这些的,这些从本质上讲,在落地的时候就已经是地方的资产了。
纵然是某一天要将该企业迁走,这些资产也是搬不走的,最后还是要落在地方。
这部分,其实也是财权,伊籍有没有认识到这一点陈曦不想去思考,但陈曦要告诫伊籍的一点在于,国营企业的这些东西可不好收,吃多了嘴软可不是开玩笑的。
诚然伊籍这个层次看不上这些仨瓜俩枣的玩意儿,但这个世界上大多数官僚还是很在乎这些房啊,教育啊,医疗啊这些东西,毕竟能被安排到生活秘书,能被安排特护,能入序列的,从古至今都只有那一小撮。
绝大多数的吏员是不指望这些的,他们和正常人一样也是要考虑生活问题的,所以国营企业的合理安排,对他们而言同样很重要。
而政府要推行一个政策,靠的可不是上面的这些嘴,而是靠下面那些腿,现在这些腿被绑定了,那有些东西就必须要思考了。
“总之你掂量着点,国营企业虽说在你的地盘上,但他们和你们并不完全是一路人,他们抱着什么样的想法,我也无法逐个确定,但他们想要和地方形成利益集团,那是肯定的。”陈曦轻笑着说道,拍了拍伊籍之后,就这么往外走去。
反正该说的,也都说了,剩下的自己思考吧。
? ?月底了,投点票吧,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