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千七百八十九章 提议 (第2/3页)
都有给兖州拨款。”
陈曦其实还是讲道理的,兖州农粮上缴的利润,陈曦进行统筹和计算之后,还是会给兖州返还一部分的,哪怕兖州已经是事实上发展的最好的大州,陈曦依旧还会给兖州回返。
虽说这部分回返的利润相对较少,但陈曦也考虑了兖州地方的感受,伊籍说的话从国家层面上来讲,确实不怎么站得住脚,可政治这种东西有些时候是不需要站住脚的。
就跟当初坎大哈自爆,罗马东部行省的白糖都炸了,加纳西斯就差带兵去保护自家糖厂,然后被蓬皮安努斯按头的时候,加纳西斯直飞元老院骂的那句话,纵然这些东西都是灰产,是他们私底下干的事情,但你我才是罗马的兄弟,就算不讲道理,也要拉我们东部行省一把吧!
也就是所谓的我纵然有百分之九十九的错,但事已至此,你也得拉我一把吧,这个东西虽说听起来不讲理,但政治上有时候就是这样,立场大于对错。
所以哪怕陈曦转移兖州农粮的利润到其他贫穷的州郡,为他们修建道路,搞一搞发展什么的,陈曦还是要回返一部分的利润,起码让兖州人的心态能稍微好一些。
兖州农粮,虽说本质上属于大汉,只是位于兖州,但里面的工人到现在基本都是兖州人,人类这个团体是有自我意识的,也就是他们会定性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以及定义自己的群体。
伊籍没有这个认知,但伊籍能将这件事摆在台面上来说,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兖州农粮的兖州人,也是愿意为兖州出让一些福利的。
这才是陈曦愿意回返一部分利益的基础。
“这点我也清楚。”伊籍沉默了一会儿回答道,兖州收到的款项之中,有一条就是陈曦下发的农粮的利润,可正因为有这个,伊籍才能意识到兖州农粮到底创造出来了多大的利润。
虽说伊籍也不觉得自己有资格去触碰这等资金,但光是知道这玩意儿存在,伊籍就不得不思考,自己是不是该做点什么,拉近一下兖州普通百姓和兖州农粮的差距?
“农粮侵蚀权柄这个,我也知道,那是必然的过程,大型国有企业在扩张的时候,会自然而然的追求自己管理内部,他们会主动对接司法,管理等等,然后形成自己的保卫力量以及管理组织。”陈曦面无表情的看着伊籍说道,“但这玩意儿在各州本身也存在!”
国营大型企业的模式在这个时代没有受到抵制,除了能赚钱,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在于,国营企业索取的军事权柄,管理能力,司法权力等等在这个时代的各州是正常情况。
说白了就是因为信息流通的效率问题,国家必须要将一部分的军事权柄,管理能力,司法权力下放到郡级,这也是陈曦当年有资格尝试调整地方律法的原因,因为这些玩意儿是准许下放到郡级的。
反倒是州级,因为盘子太大,国家担心无法管理,毕竟一个有财权,军权,政权的大州,那不就是一个诸侯国吗?
从本质上讲,这也是废史立牧被认为是汉朝崩塌开端的原因,因为州牧拥有财权,可以截留地方财政,有军权,有政权,故而只要州牧在地方呆的时间久了,这地方肯定就不属于国家的了。
所以在元凤之后,陈曦将一个个的州牧全部拿下了,目前还有虚衔的州牧倒是还有几个,但已经不可能军权、政权、财权一把抓了,未来可能产生的近似州牧的也就只有两个地方,一个是恒河中下游,一个是新州。
恒河中下游那个不需要解释,因为那边的情况,不给军权会有麻烦,所以肯定得给,这也是钟繇未来大概率会成为三公的原因,因为相比于给州牧兵权,还不如给钟繇加三公,这样有些许兵权不扎眼。
而州级往下,也就是郡级,到现在依旧存在郡守一把抓,郡尉掌军权的情况,只不过财权和司法权都被中央进行了一定的约束。
在这种情况下,如兖州农粮这种大型的国营企业,具备一定的军权和政权,还自带财权,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是完全合理的。
毕竟农粮按照级别,也差不多是两千石,有这个待遇是正常的,最多是这个职位更偏向于搞钱和生产,军权和管理反倒是附带的。
“可郡级官僚所能提供的用于地方的财力远远不及农粮。”伊籍极为心累的说道,伊籍怀疑一个兖州农粮所创造的利润,可能是大于整个兖州的,这个虽说听着离谱,但伊籍的推测还真没问题。
因为兖州农粮虽说挂着兖州二字,但实际上是面对全国的,其所能调用的资源,出货的量,是非常恐怖的。
若非陈曦需要兖州农粮给其他国营企业提供社会性福利,并且以特殊的平账方式将这一部分抹消,兖州农粮的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