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一桶 第三百零六碗 王战登基 铁木真现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一桶 第三百零六碗 王战登基 铁木真现身 (第2/3页)

再加上他兄弟二人从小相伴。  感情深厚,不是他人可比。

    王轼快步入内,还在五步之外,纳头便拜,口称:“臣弟叩见圣上,吾皇万……”

    “哎呀,二弟。  何必如此?若非你死命相保,朕也不会坐在这里。  快快请起。  ”亲手扶起弟弟,王战仔细打量,赞不绝口。

    “朕这兄弟,生得如此英俊,当为天下第一美男子。  ”王战称赞道,“找个时间,朕替你作词一首。  流传天下。  ”

    王轼一听,当即说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最不值得炫耀地东西,臣弟感谢圣上好意。  ”

    “好,难得你如此明理。  咦,朕不是许你带刀上殿么?怎么空手而来?”王战生性浪漫,才华横溢。  所以他会不拘一格。  这带刀上殿,从来都是奸臣当道,欺凌君主的表现,王轼如何肯作?

    “回陛下,臣弟进宫,正是为此事而来。  ”王轼正色道。

    “好。  来,坐下说。  ”王战拉着他坐下,王轼再三谦虚,请他坐下龙椅,方才奏事。

    “陛下,臣弟年少,才疏学浅,日前封臣弟为威王,赏赐颇丰,已经是格外施恩。  至于带刀上殿。  禁宫骑马。  臣弟万万不敢领受,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没想到。  王轼此来,居然是为了推辞皇帝对他的恩宠。

    王战颇觉诧异,奇怪的问道:“你护驾有功,朕就算赏赐得重了一点,也是情理之中,有何不敢领受的?”

    “陛下,您刚刚登基,要考虑地是稳定局势,收服众心。  该升赏的,是文武百官,使其不必担心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样才会上下齐心,在最短地时间以内,把朝廷拉上正轨。  现在陛下如此厚待臣弟,相信文武百官大多不以为然。  陛下与臣,是骨肉兄弟,效忠于君,是臣的职责,何必赏赐?”王轼年纪虽轻,但这番道理却是十分中肯。

    王战似乎也听进去了一些,但仍笑道:“朕与你相伴十多年,先帝在时,对你尚武个性不满,所以多有疏远。  如今先帝不在,长兄如父,朕是想好好补偿你。  ”

    “臣感谢陛下美意,但赏赐实在太重,万望收回带刀上殿,禁宫骑马两项。  ”王轼起身,拱手一揖。

    王战略一沉吟,点头道:“好罢,难道你如此谦虚,朕就准你一回,待日后二弟再立大功,那时又赐给你。  ”王轼闻言一怔,圣上这话是什么意思?大燕开国以后,遵循宋制,宗室不得干预朝政,不管你是亲王也好,嗣王也罢,除了荣华富贵享之不尽外,在政治上是没有任何发言权地,难道圣上想破除这一规矩?

    正思考时,忽听外头一声高呼:“耶律太妃到!”

    王战听到这话,第一个反应就是打了个冷战,他怕,他从小就怕耶律南仙,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可能跟皇太后赵出云的教育有关。  因为在赵出云眼里,耶律南仙是蛮族女人,进入王家以后,又一直与她不和,所以在教导儿子地时候,难免有失公正客观。  造成了王战对耶律南仙的忌惮。

    再加上,耶律南仙的确是个世间奇女子,巾帼不让须眉,无论政治,军事都有所建树,王战在先帝亲征吐蕃期间,监国理政,但几乎所有事情,他都根据耶律南仙的意见去办理。

    太妃,也就是先帝的妾,耶律南仙算是王战地庶母,这里又不是朝堂,是以他听闻以后,下了龙椅,迎了出来。  王轼也站起身来,垂手肃立。

    耶律南仙刚一踏进南书房,发现王轼居然也在,微微皱眉,但还是上前道:“陛下。  ”

    “不知太妃驾临,有何见教?”王战十分拘谨的问道。

    耶律南仙清楚王战的个性,本想直截了当的质问他,但当她发现王轼也在之后,改变了主意,很客气的问道:“我听说陛下登基以来,雄心勃勃,要革新朝政,这本是好事。  但就怕陛下年轻,受了奸人蒙蔽而错杀忠良,所以不得不冒风险,来告知陛下。  ”

    王战见她一来,就大概猜到是什么事情。  这时听她提起,失口否认道:“绝无此事!朕初登大宝,正当以仁德治理天下,如何敢冤杀贤臣?太妃不要听信谣言。  ”

    “哦?”耶律南仙盯了他一眼,踱步向前,“那吴弼之事,究竟为何?”

    王战还没有回答。  王轼已经有些不快了。  你是先帝贵妃,地位尊崇。  若在后宫,我们这些子侄当然应该尊敬你这个庶母。  但这是圣上地南书房,召集近臣议事之地,太妃怎么能够以这种语气质问皇帝呢?

    “这个……这个其实,其实是这样地。  据大臣上奏,四川之事,牵扯在京中官员。  终究是谁还有待查明,并没有锁定哪位大臣。  若当真证据确凿,朕也会本着宽以待人之心,从轻发落。  ”王战其实已经在向耶律南仙示弱,表示自己会从轻发落吴弼。

    可耶律南仙没有领情,而是教训道:“陛下,你刚刚登基,要时时谨记先帝的教诲。  吴弼是先帝重臣。  先帝在时,十分信任他,否则也不会任命他为尚书令。  陛下现在登基,一朝天子一朝臣也可以理解,但何必赶尽杀绝?难道陛下忘了,大燕地天下是怎么来的?先帝在时。  曾有言,‘虽朕之家国,实由吴公创造’。  现在,吴用不在了,圣上就要杀他的儿子么?”

    王战大惊失色:“朕绝无此意!吴用是大燕开国元勋,朕如何不知?先贤楼上,吴公警钟长鸣,朕绝不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