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桶 第两百九十九碗 力保汉王 旗开得胜 (第3/3页)
“这怎么行!”孟明妃愤而起身,三位皇子参与朝政,这是第一次争取表现的机会,怎么能够让汉王先声夺人?他如果办成了,那在圣上面前不就硬气了吗?
王欢吓了一跳,赶紧解释道:“贵妃娘娘说了,他办不成的。 书读得好是一回事。 懂事应变是另外一回事。 等汉王殿下铩羽而归之后,英王再去,不就更显得……”
王皓在旁边听出一些意思来:“公公的意思是说,贵妃庶母已经有安排了?”王欢看了他一眼,笑而不语。 孟明妃也明白过来,命人取来银子,打赏了王欢,让他回去复命。
“姐姐果然神通广大。 皓儿,咱们母子的前程,就在你庶母身上了。 ”孟明妃得意洋洋,捧起茶杯抿了一口,有滋有味的品味着。
王皓听后,也是喜笑颜开。 如果贵妃庶母安排好了,那等大哥灰头土脸的回来,自己再去坐收渔利,岂不快哉?
“皓儿,现在谁跟咱们母子为难地,你都记住。 亏得尚同良跟你外祖父还是同僚,私交甚厚,如今却胳膊肘往外拐,这老家伙怕是老昏头了。 ”
显德元年九月末,王钰下诏。 命汉王王战赴四川。 代表他全权处理民变一事。 临行前告诫他,要广布恩德。 不可作威作福,恫吓百姓,一定要把事情查明,依法行事。 怕他孤掌难鸣,王钰又派遣陆游与他同去。 看得出来,皇帝对他地长子还是很器重地。
九月二十七,汉王启程离京,王钰有意考验他,所以没有让官员送行。 汉王一行百余人,冷冷清清的出了北京西门,往蜀中而去。
“大哥!大哥留步!”忽闻背后呼声大作,回头一看,数骑出城门,飞驰而来。 为首一人,白袍白马,玉树临风,不是恭王王轼是谁?
王战长这么大,头一次离开京城,心中多少有些不快,再加上这般冷清,看到弟弟来送行,心中十分欣慰。 遂迎上前去,兄弟二人并肩而行,一直送出十里之外。
俩兄弟下马步行,王战怀有心事,闷闷不乐,王轼见状问道:“皇兄赴蜀公干,为父皇分忧,为国家效力,何故如此?”
王战摇了摇头,漠然地望着远处叹道:“父皇年事日高,精力大不如前,作儿子的,本该为他分忧。 可为兄……”
王轼心里明白,自己这个大哥,三步出诗,七步成章,文采风流,声名卓著。 可他一向缺乏信心,每当父皇派什么差事给他,他首先想到的不是怎么办好,而自己能不能胜任。
“大哥,谁叫你是长子,父皇对你期望甚高,也是可以理解的。 这次赴蜀中公干,弟弟恭祝一切顺利。 ”王轼笑道。
王战停了下来,目视王轼说道:“二弟,你知道我是多想闭门读书,皓首穷经,可……”
“大哥,你我生在帝王家,为父皇分忧解难是应尽的责任。 父皇既然派你去,自然是信任你地,不必担心。 ”王轼安慰道。
王战闻言,半晌无语,看看时候也不早了,遂翻身上马,对弟弟说道:“行了,你回去吧。 记住,别成天舞刀弄枪,多读圣贤之书,没有坏处的。 ”
王轼哈哈大笑:“大丈夫当学卫青霍去病,带甲十万,远征大漠,立下万世功名,上保江山社稷,下安黎民百姓。 我没有那个本事,也没有那个耐心,怕是学不得兄长这般,满腹经纶了。 ”
王战一时为之气结,知道说也是白说,叹了口气,就要出发。
王轼突然拉住他的缰绳,回顾左右,小声说道:“大哥,你此去要千万小心。 封疆大吏自侍山高皇帝远,恐怕在地方上作威作福惯了,大哥若是象京城这般,处处与人为善,恐怕解决不了问题。 该狠心时,不要手软。 ”
王战诧异道:“这是为何?我奉天子诏命,难不成他们还敢违抗?”
王轼不禁为这位仁厚的大哥感到着急,一时欲言又止,但想到这是大哥头一次出京公干,横下一条心,低声说道:“四川总督段简,成都知府税征,与吴相常年来往。 四川这次民变,多半跟他们有关,说不定牵扯到中央大员。 大哥要穷追猛打,一查到底,这是你的机会。 ”
王战更意外了:“这些事情,我都不知道,你怎么知道的?”
“大哥不要多问,反正你千万注意,一定要摆出你皇长子的威风来,震住他们。 ”说到此处,王轼朝后面望了望,“陆游是忠义之士,可以信任,遇到解决不了的事情,多跟他商量。 ”
王战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对这个弟弟感到如此陌生,他是王轼么?
目送大哥离去,王轼咂巴着嘴,默然无语。 身后近侍上前问道:“王爷,尚相不是还交待说,让汉王殿下先杀税征立威么?您怎么没……”
“以我这哥哥地性格,我若说明,他只怕吓得不轻,到时候反而坏事。 陆游是明白人,他会知道怎么做的,但愿大哥旗开得胜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