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桶 第两百九十八碗 太子人选 当立何人 (第3/3页)
商议立储一事,大臣们多倾向于英王王皓。 这孩子倒也不错,可是不是还差点什么?对了,是历练,他十六岁了,应该让他出宫居住,多锻炼,真金不怕火炼。 老相尚同良就坐在他下首,虽然八十高龄,但这位老人家思维仍旧清楚,处事仍然缜密,深受皇帝倚重。
“陛下,枢密使刘三石求见。 ”沈拓入内禀报。
“宣。 ”王钰叹了口气,坐回了龙椅。
刘三石倒真不容易,几十年过去了,三省六部,诸寺监,还有各省的长官换了一批又一批,惟独他这枢密院雷打不动,而且直接对皇帝负责,谁也控制不了。
“臣刘三石,叩见陛下。 ”刘三石施礼道。 自王钰称帝以来,对这些礼数一再的精简,除非是碰到正式的庆典,否则不要喊“万岁万岁万万岁”,他自己听着都恶心。
“平身,赐座。 什么事,讲。 ”王钰直接问道。
刘三石落座,刚想开口,但看到尚同良在场,又觉不便,这是陛下的家事,外臣还是不要知道地好。 尚同良何等样人。一看就明白了,起身要告退。
“不必。 坐吧,刘爱卿,你直说无妨。 ”王钰说道。
“是,启奏陛下,臣这段时间奉旨关注各宫各皇子的举动。 赵娘娘和汉王殿下,楚娘娘与恭王殿下一切如常,但永福宫最近宾客如云。 昨日起闭门谢客。 ”
王钰暗思,自己这几个女人恐怕也已经收到了来自方方面面地消息,知道这种时候,应该保持低调。
“但不久之前,永福宫发生一件事情。 有一名宫女,被送出宫去,在内侍省的记录是,患有疾病。 解役出宫。 这名宫女与枢密院某位官员有亲属关系,臣无意中探听得知,该名宫女后来又被召回。 不久之后,她的家人举家迁出了京城,去向不明。 ”
这事引起了王钰的注意,既然有疾病。 解役出宫,这是正常的。 但后来又召回,这就不正常了,她地家人离开京城地举动,更加不寻常,为什么,避祸?
“查了没有,该宫女现在在何处?”王钰问道。
“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刘三石地回答非常简短。
一股无名怒火冲上心头,一再的对身边大臣。 以及皇子们教导。 民贵君轻,要时时以百姓之心为念。 怎么就听不进去?这事十有八九,牵扯到男女关系,否则一个无足轻重的宫女不值得他们如此举师动众。
既然发生在永福宫,那多半跟皓儿有关系,这有什么?儿子大了,对女子有兴趣了,正常的事情,即便是越了轨,那也情有可原。 男人嘛,都这样,自己当初不也这么过来的么?有胆子做,就应该有勇气去负责才是。 即使你是皇子,不能对她怎么样,给足能让她生活的银钱,送出宫去就是了,后来的事情不就多余了么?我地儿子是人,人家的女儿不是人?我为人父母,人家地父母呢?孟妃是孟昭地女儿,父亲是一代贤臣,女儿却是这样。
近十几年来,王钰一直为后宫的事情所苦恼,他虽然身为皇帝,执掌着天下地生杀大权,他心里明白,民心向背,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兴亡。 所以一再的教导儿子们,不要认为老百姓是你们地奴隶,你们的父亲今天身为皇帝,不过是因为百姓拥戴。
可让他失望的是,他的儿子们是从小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从小被成群的奴仆众星拱月似地捧着,伺候着,恐怕三纲五常这些lun理道理在他们心里已经根深蒂固了。
“朕知道了。 ”王钰颇有些无奈的说道。 那个宫女恐怕已经不在这个世上了,一个皇帝,连个宫女保不了,这不是王钰的无能,而是这种制度的无奈。 在封建时代,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挑选一个有德有才,真正爱民的继承人。
刘三石告退之后,王钰向尚同良问道:“尚爱卿,有什么想法吗?”
“回陛下,这种事情在历代深宫之中,都不少见。 所谓母凭子贵,天下哪有母亲不关心自己的孩子?作出过激的举动,也就不难想象了。 又特别是在这种微妙的时刻,人人都在小心翼翼。 ”尚同良也有些痛惜。
“连喜欢的女人都保护不了,朕能指望他保护大燕一万万臣民?”王钰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反正说了这么一句话。
尚同良敏感地察觉到,这件事情多多少少影响了英王在陛下心目中地地位。 不过因为这么一件事情,就对英王失望,倒也不太可能。
“陛下,臣一直追随圣上,对陛下爱民如子之心,十分推崇。 臣认为,太子人选,首重才能,其次是仁德,虽然立长是祖宗家法,但历代都有例外。 君王一身系天下安危,只能选贤能。 所以,臣有个大胆的建议,还请陛下先恕臣妄言之罪。 ”尚同良有一点非常不容易,在皇子们都长大成人地这种时候,朝中许多大臣都有或明或暗的倾向,支持这个,支持那个,惟独他这个百官之首,从来不偏不斜,保持中立,这在封建大臣中,非常难得。
“爱卿是朕臂膀,何必忌讳?直说。 ”王钰点头道。
“既然圣上一时不能确定,何不给皇子们一个机会,手底下见真招,让诸位亲王多多历练,为陛下分忧。 ”尚同良的意见,往俗了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接着说。 ”王钰似乎听进去了。
“三位皇子都已年满十六,陛下何不命他们参与朝政,一则观察,二则历练,想必到时候陛下也就不难选择了。 ”尚同良这话,不仅仅说到了汉王英王两位太子热门人选,甚至连恭王王轼都包括进去了。
“轼儿?呵呵,要是让他历练,恐怕就得让他去军队了,天下还有敌人让他去打么?”王钰脸上突然露出笑意。 看来,前些天朱武那番话,让他这个作父亲的,多少从儿子身上得到了一点骄傲和自豪。 毕竟,一个长在帝王家的孩子,可以和别人一样刻苦用功,并且一举夺魁,这是很不容易的。
尚同良含笑不语,前些日子禁军发生的事情他听说了,恭王也不完全是个有勇无谋之人。 只是因为他**出身低微,行事低调,一直以来,他母子二人都不在众人视线之内。 可谁曾想,不知不觉之中,恭王已经练就了一身本事,而且还在最近表现出了一定的应变能力,自己应该替他争取这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