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wbshuku.com
第九桶 第两百七十一碗 王钰布局 激辩迁都 (第1/3页)
第九桶 第两百七十一碗 王钰布局 激辩迁都
绥靖五年五月,整个大宋帝国渐趋安定。 原西夏境内的叛乱被甘宁卫戍区联合兰州卫戍区联合剿灭,金国旧地也因为王钰推行宽容的民族政策而没有出现预料中的大规模骚动。 辽东行省运作正常,行省制度渐渐体现出了它的优越性。
而蒙古人也全部退入大草原,短期之内不可能再对大宋发动军事打击。 国内形势的稳定,让一班王钰亲信大臣的心又活络起来,期盼了多年的心愿准备付诸实践。
吴用当日经耶律南仙授意,秘密联合多位京官外官连署,请求王钰称帝。 手握重兵的河北各卫戍区长官,如林冲,呼延灼等人,均表示极力支持。 希望王上早日登基,名正言顺的君临天下。
在这种情况下,吴用积极利用自身优势,联合部分大臣在他的官邸中,发动了一场后来被称为“五月密谋”的秘密会议。 参加这次秘密集会的大臣,多是王钰亲自提拔的朝廷重臣,如童贯,尚同良,孟昭,韩世忠,许柱国等,意外的是,国家最高军事统帅大司马韩毅,被排除在名单之外。
吴用的书房,早在几个时辰以前,就摒退了所有下人,参加会议的大臣都是孤身前来,只有太师童贯还没有露面。
“吴公,不等了吧?童太师回京以来,身体抱恙,恐怕是不能来参加了。 ”韩臣忠左等右等,不见童贯踪影。 遂向吴用说道。
吴用一时沉默,好大一阵之后,摇头道:“不妥,老太师是王上岳父,又掌军几十年,如今虽然年老,但余威仍在。 一定要等到太师到来。 ”正说着,童贯的身影就出现在门口。 众人一见,急忙起身相迎。 吴用本人,更是快步走到门前,伸手搀扶。
所有人到齐,吴用客气地请童贯坐了上首,而后首先开口说道:“各位大人,今日吴用请大家到府上一聚。 为的是国家的前程,并不曾有半点私心。 倘若多年以后,有人要给吴用加上一个叛逆的头衔,那我也只好领受了。 ”
此言一出,在场众人无不动容,虽然来之前就已经料到这次已经退居幕后的吴大人召集我等聚会,并不可能是小事,但听他亲口说出这句话。 仍感觉心头一震。 大家心里都明白,要改朝换代了。
在众官沉默不言,吴用正色道:“宋传至今,天数将终,数十年来,我王苦心经营。 把国家带到如今这繁荣旺盛的局面。 虽不敢说德高三皇,功盖五帝,但较之历代先帝,可告无愧于心。 如今群雄已灭,西夏被灭,金国覆亡,契丹称臣,大理内附,天下升平,朝野内外。 无不翘首以盼。 期望我王名正言顺,君临天下。 ”
“今日。 在场诸公,都是国家栋梁之臣,深受我王隆恩。 吴用不才,愿意牵这个头,请大家拿出一个对策来,为天下黎民,为江山社稷,推立明君。 ”
他说完之后,众臣低头不语,虽然吴大人的话句句在理,但这到底不是小事,而是涉及到改朝换代,不得不小心谨慎一些。
童贯一直在不停地咳嗽,南方一行,让这位老臣年迈的身体吃不消了,回京一后,一直卧病在床,王钰前后两次亲自到府上探望。 此时,见众臣不敢表态,他轻笑道:“看来诸公还是心存顾忌啊。 罢了,老夫如今已然是风烛残年,无所顾忌,世人如何评价,全不在乎。 大宋开国至今,已历百余年,纣无道,天下起而伐之,徵钦二帝,虽非残暴之君,然骄奢yin逸,无心朝政,以至于国家动荡不安,群夷虎视中原。 我王变法图强,革新朝政,驱蛮夷于境外,安黎民于国内,功高盖世,君临天下,理所应当,又有何异议?自古以来,天下为有德者居之,老夫建议,我等联名上奏,恭请圣上退位,禅让于我王,上顺天意,下应民心。 ”
童贯德高望重,他既然如此明确无误地表态,在场众臣如果再迟疑,倒显得对王上不忠了。 他话音一落,兵部尚书韩臣忠当即表示:“太师所言极是,忠乃污臣,曾随康王赵构起兵谋反,蒙王上不弃,委以重任。 亲眼见证国家崛起,王上取宋而代之,顺理成章。 ”
其他几位,一来受王钰大恩,早思回报,二来王上大权在重,极得民心,若登基称帝,天下必群起响应,几乎没有风险,遂先后表态,鼎力拥护。
吴用见状,从身边取出早就写好的奏章,示于众人道:“本官已写好奏章,若诸公再无异议,请连署如何?”
童贯又是第一个写上“尚书左仆射童贯”,其他大臣接连书上自己的官衔姓名。 大家惊讶的发现,这道奏章上,早就有了“林冲,呼延灼,萧充”等统兵大将的名字,看来吴大人早就在准备了。
待众人连署完毕,吴用收好奏章,神色肃穆:“诸位,此事关系重大,还请守口如瓶。 ”
“这是自然,吴大人又何必提醒。 ”童贯喘着气回答道。
吴用点了点头,又说道:“还有一事,要请诸公相助。 如今国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b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