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大块平板玻璃 (第2/3页)
斯玻璃匠,开始烧制玻璃,用来在奥里希城北建造新的玻璃温室。
马林没事的时候,还特地去观看他们烧制玻璃和修建温室。但是,到了那儿后,马林才发现,罗梅尼等人烧制的玻璃块,有点小……
小到啥程度呢?比巴掌大一些……
至于为什么这么小?原因也很简单,就是罗梅尼等工匠,在制造玻璃片的时候,都是吹制的……
是的,这些玻璃产品,都是工匠们吹制的。每个玻璃工匠,在玻璃液冷却下来前,用一根特制的管子,以特殊技巧,吹制那些将要冷凝下来的玻璃液,吹制出他们想要的形状……
在这些能工巧匠的加工下,玻璃液被吹成了杯子、瓶子,或是其他艺术品的形状……
然而,平整的玻璃片是如此得小,在修建玻璃温室时,一个玻璃温室,都是由很多玻璃片拼凑而成的。所以,罗梅尼主持修建的玻璃温室,框架是如此密集。然后,框架间的空隙是如此之小,正好安放巴掌大些的玻璃片……
可是,因为框架密度太大,导致透光性大大降低了……
马林突然想起来,大块玻璃生产技术,貌似是1688年才出现的,好像使用的是辊压法。就是把将要冷却的软化的一团玻璃液,用金属辊水平轧过,使之平整。
虽然,最终金属辊轧过的上表面会有些不平滑,但没事,用砂纸打磨光亮就可以了。不像之前的吹制法,因为玻璃液冷却快,根本没有时间吹制出大块的玻璃。
因为辊压法的出现,使得大块玻璃不但能够生产了,而且成本也低。毕竟,吹制玻璃是一门比较高深的手艺,一般人做不来。要是每块玻璃都是大匠师吹制出来的,成本的确挺高的。而辊压法只要普通的工匠就能轻松办到,而且效率极高,自然成本就低了。
马林把辊压法一提,立即引起了罗梅尼的极大兴趣。于是,他们做了一个两边平行的凹槽,和一根光滑的铜棒。
当玻璃液在坩埚里熔化后,工匠们就会把玻璃液倒入另一个容器,等到液态的玻璃液开始渐渐变稠的时候,倒入凹槽里。然后,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