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开办学校(下) (第2/3页)
。所以,他们都算是马林的终身手下,不大可能跳槽离开或者泄露秘密。而且,他们的身份,也算是农奴工匠,在马林的全权掌控之下。这样的人,是不会像那些市民工匠那样,动不动就反对领主的。而且,马林从小还会在学校里增加洗脑课,天天教育他们要效忠领主……等他们长大了,就会和朝先人民一样,狂热而忠诚,若是看到霍夫曼家族成员,也许会激动得热泪盈眶……
等到他们长大了,成为技术主力后,马林会慢慢让他们取代那些容易造反的市民阶级,让这些人成为城市里的主力。这样,城市里的稳定程度,就会大大提高……
想到这些,马林开心地笑了……
之后,马林签署文件,在5座城市开办了5所贵族学校的同时,在乡下地区,开办了20所简陋的工匠学校,从民间培养和选拔工科人才……
首先,马林会安排工程队,去修建校舍。城里的5所贵族学校,肯定都是修建精美的房屋,设施肯定也好。至于老师,也肯定会请好的来。
而乡下那20所工匠学校,则要随便点,只要有个挡风遮雨的地方就成。毕竟,农奴子弟们要求也不高。能让他们有读书认字的机会,就算不错了。而且,这样也能为马林节约很多成本。至于工匠学校的老师,马林打算先派一些识字的工匠去充任。等到以后有条件了,再让专业的老师去教……
同时,为了不挑战社会秩序,马林的学校,暂时也只收男生,不收女生。毕竟,按照天主教教义,女人只是抽取男人一根肋骨造出来的,非常没地位。要是马林的学校招收女生,可能会举世哗然,让他成为所有人攻击的对象。
而且,只招收男生,不收女生,也能为马林节约一半的经费下来……
至于普通士兵的子弟,马林打算把他们送进工匠学校教育,但是单独分班。他们的任务和农奴子弟不同,偏重于军事化教育。他们毕业后,不会立即成为军官,但是因为有一定军事基础,若是立功,也是可以提拔为基层军官的。当然,其中有人若是对工匠有兴趣,也是可以自己申请调到工匠班的……
只不过,在推行教育的同时,马林遇到了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那就是纸张的问题……
这个时代,纸张是非常昂贵的。欧洲目前的造纸技术,还是元朝时期传过来的,造纸的原料,也是破布、渔网等,相当于蔡伦时代的水平……
可是,破布、渔网等材料是有限的。欧洲人这个年代普遍穷,即使是破布,也会被穷人们充分利用起来。破渔网,也会补了又补,不到彻底坏了,是不会扔掉的。
因此,造纸原料,其实挺难搞的,这也造成了纸张的昂贵。要等到乾隆年间,也就是十八世纪末的时候,法国传教士,在中国偷学了新的造纸术后,并邮寄回巴黎后,欧洲人的造纸技术才会有更大突破,成本也会降低很多。
这会儿,欧洲纸张价格昂贵,100张16开的纸,价格高达1金币(折合1.14两白银)。也就是说,一张纸价格高达0.6芬尼。普通人做工,一天也才2芬尼,只够买3张多纸的……
而一本书随便都要几十张纸,厚一点的会超过100张。要是给每个孩子都发书发练习本,以及草稿纸什么的,那成本,简直高过天了……
马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