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39章 “一五”汇总(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39章 “一五”汇总(下) (第2/3页)

中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人能够升入中学,颜学义的一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让无数少年奋发读书,他们都想进入中学学习更多的只是,但是名额有限,只有少数人能够升入中学。

    没办法,帝国成立的时间太短,底蕴太小,没有那么多中级人才,中学数量受限于中级人才数量,基本上新建立中学的老师都是之前才刚刚毕业的中学生,从中学生到老师的转变只在短短时间内完成,也只有在帝国成立初期,教育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才能发生这样的事情。

    中学数量如此少,那中华帝国的大学数量更加稀少,到目前为止也只有五所大学,分别是龙城帝国大学、源河帝国大学、蓉城帝国大学、申城帝国大学、天津帝国大学,五所大学为帝国培养出一批批高级人才,在一定意义上加快推动帝国发展速度。

    帝国教育资源短缺,医疗资源同样短缺。

    人常说:“生老病死人之常情。”

    这简直就是一句放屁话,若是有可能,谁会想要自己或者亲人病死?

    一本《赤脚医生手册》解决底层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简单的小病,看看《赤脚医生手册》就会治了,不需要花多少钱,甚至直接就可以上山采点草药治好,《赤脚医生手册》为帝国国民身体健康做出重大贡献。

    但是《赤脚医生手册》只能治小病,大病根本治不了,农村也没有一个治疗条件,想要治疗患大病的人只能去正规医院。

    中华帝国有医院存在,在“一五计划”未开始前,四汌省拥有源河医院、蓉城医院、山城医院三家大型医院,在“一五计划”结束后,基本上帝国各个省级城市都有一家医院,帝国境内医院的数量已经超过三十家,但是有一个问题需要重视,除了源河医院、蓉城医院、山城医院三家医院外,其他新建立的医院都是以传统医学为主,现代医学很少。

    传统医学就是中医,而现代医学则是西医,不过在中华帝国,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